-
公开(公告)号:CN110416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0344386.0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7 , H01M8/248 , H01M8/24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用的虚设单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燃料电池堆(10)中,在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2)而成的层叠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一端侧配设第一虚设单电池(16)。第一虚设单电池(16)具有虚设结构体(104)、虚设树脂框构件(106)以及虚设接合隔板(102)。在虚设树脂框构件(106)的第一树脂片(46a)的内周,设置与第二树脂片(46b)的内周端(47)相比向内方延伸的内周露出部(48)。虚设树脂框构件(106)与虚设结构体(104)利用第一热熔接部(108a)来接合,所述第一热熔接部(108a)断续地设置在内周露出部(48)与虚设结构体(104)的第一导电性多孔质片(104a)的层叠部(105a)。
-
公开(公告)号:CN11438883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219443.6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8/0273 , H01M8/02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和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单电池包括带树脂框的MEA以及第一金属隔板和第二金属隔板。在发电单电池中,满足P1>P2>P3关系,其中,P1表示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施加于树脂框构件的第一表面压力,P2表示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施加于重叠部的第二表面压力,P3表示第一流路形成突起件和第二流路形成突起件施加于发电区域的第三表面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1658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344386.0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7 , H01M8/248 , H01M8/24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用的虚设单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燃料电池堆(10)中,在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2)而成的层叠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一端侧配设第一虚设单电池(16)。第一虚设单电池(16)具有虚设结构体(104)、虚设树脂框构件(106)以及虚设接合隔板(102)。在虚设树脂框构件(106)的第一树脂片(46a)的内周,设置与第二树脂片(46b)的内周端(47)相比向内方延伸的内周露出部(48)。虚设树脂框构件(106)与虚设结构体(104)利用第一热熔接部(108a)来接合,所述第一热熔接部(108a)断续地设置在内周露出部(48)与虚设结构体(104)的第一导电性多孔质片(104a)的层叠部(105a)。
-
公开(公告)号:CN11022416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156825.5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0273
Abstract: 装备框架的膜电极组件(10)包括膜电极组件(10a)和框架构件(24)。框架构件(24)包括第一框形板(24a)和第二框形板(24b)。所述第一框形板(24a)的内周部(24an)与所述膜电极组件(10a)的外周部连接。第一框形板(24a)的内周部(24an)位于阳极(20)的外周部(20c)和阴极(22)的外周部(22c)之间。第二框形板(24b)的内端(24be)在整个周长上位于阳极(20)的外端(20e)的外侧。阴极(22)的外端(22e)在整个周长上位于第二框形板(24b)的内端(24be)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137459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680007281.7
申请日:2006-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622 , B23K26/04 , B23K26/046 , B23K26/08 , B23K26/382 , B23K2103/42 , B23K2103/50 , B60R21/2165
Abstract: 通过测量由机器人(16)的端部执行器(16a)保持的仪表板(12)的前表面(12a)的位置来获得前表面距离(L2)。基于前表面距离(L2)来获得光轴(C)在前表面(12a)的位置处的误差(ε)。基于误差(ε),调节仪表板(12)的位置,使得激光的焦点(f)到达以前表面(12a)为基准的预定深度(t1)处。用激光辐射仪表板(12)的后表面(12b),以形成易碎部分(200)的小孔(202)。
-
公开(公告)号:CN11231043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10734544.6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0286 , H01M8/1004 , H01M8/24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带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燃料电池。带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具备框构件(24),该框构件(24)具有第一框状片(24a)。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18c)配置在阴极电极(22)与第一框状片(24a)之间,层叠于阴极电极(22)的外周部(22c)并且借助接合层(24c)被接合于第一框状片(24a)的内周部(24an)。接合层(24c)被填充于被第一框状片(24a)的内周端(24ae)、阳极电极(20)以及电解质膜(18)包围的区域(R)。
-
公开(公告)号:CN1187384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32095.6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6 , H01M8/0282 , H01M8/0284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在燃料电池堆(12)的发电单电池(10)中,第一金属隔件(34)的第一密封部(74)是从第一金属隔件朝向与膜电极接合体(38)相反的一侧突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密封部(76),第二金属隔件(36)的第二密封部(110)具有树脂密封构件(112),所述树脂密封构件(112)能够弹性变形并安装于第二金属隔件的与膜电极接合体相反的一侧的面(36b),在多个发电单电池相互层叠的状态下,树脂密封构件与金属密封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23977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0733181.4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10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带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及燃料电池。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配置在阴极电极(22)与第一框状片(24a)之间,层叠于阴极电极(22)的外周部并且借助接合层(24c)被接合于第一框状片(24a)的内周部。第一框状片(24a)的弹性模量E1大于电解质膜(18)的弹性模量E3。接合层(24c)的弹性模量E2小于第一框状片(24a)的弹性模量E1以及电解质膜(18)的弹性模量E3。
-
公开(公告)号:CN1123977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0733181.4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10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带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及燃料电池。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配置在阴极电极(22)与第一框状片(24a)之间,层叠于阴极电极(22)的外周部并且借助接合层(24c)被接合于第一框状片(24a)的内周部。第一框状片(24a)的弹性模量E1大于电解质膜(18)的弹性模量E3。接合层(24c)的弹性模量E2小于第一框状片(24a)的弹性模量E1以及电解质膜(18)的弹性模量E3。
-
公开(公告)号:CN11231043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734544.6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0286 , H01M8/1004 , H01M8/24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带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燃料电池。带框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具备框构件(24),该框构件(24)具有第一框状片(24a)。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18c)配置在阴极电极(22)与第一框状片(24a)之间,层叠于阴极电极(22)的外周部(22c)并且借助接合层(24c)被接合于第一框状片(24a)的内周部(24an)。接合层(24c)被填充于被第一框状片(24a)的内周端(24ae)、阳极电极(20)以及电解质膜(18)包围的区域(R)。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