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575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147178.8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342 , H01M1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以及蓄电池组件。在全固体电池的单电池内产生了硫化氢气体的情况下,使硫化氢气体从期望的位置排出到单电池的外部。全固体电池具备:层叠体,其是由正极层、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层层叠而成的;吸收体,其用于吸收硫化氢气体;以及形成收容空间的外装体,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层叠体和吸收体。外装体包括将收容空间气密地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包括脆弱部,与密封部的其它部位相比脆弱部的密封强度弱。在收容空间中产生了硫化氢气体的情况下,与其它部位相比脆弱部先解除密封,由此形成排出口,所述排出口将硫化氢气体排出到收容空间的外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613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058284.9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572 , H01M10/04 , H01M5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在外壳体外部不配置特殊的结构就能抑制过充电。全固体电池具备:将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以及将所述层叠体包围并密封并且能够追随所述层叠体沿层叠方向的变形的外壳体,在所述全固体电池中,具备过充电抑制部,所述过充电抑制部与所述层叠体一并被所述外壳体包围并密封,并能够使所述正极层的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层的负极集电体短路,所述过充电抑制部包括:从所述正极集电体以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一方延伸设置的第一导电体;以及从所述正极集电体以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另一方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分离的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能因所述层叠体的状态变化而导通。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100722.8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52 , H01M10/48 , G01R31/385
Abstract: 提供能够更加精度良好地检测电池的微小短路的微小短路检测装置、微小短路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电池单元。微小短路检测装置关于具有正极层、电解质层及负极层的电池单元检测微小短路的有无,其中,所述微小短路检测装置具备检测所述电池单元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以及基于所述电压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所述电池单元内的微小短路的有无的微小短路判定部,所述电池单元具备检测在单元内流动的电流的电流检测部,所述微小短路判定部基于所述电流的检测结果、以及对休止状态的所述电池单元施加的电压的符号来判定所述微小短路的有无。
-
公开(公告)号:CN1187386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173723.5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的处理方法,简易且在短时间内将层叠电极分离。所述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和全固体电池中的任一种,具有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其中,该电池的处理方法具有:淹没工序(S3),在进行了锂的失活后,使层叠电极(21)被淹没;以及分离工序(S4),对层叠电极(21)施加电脉冲而使层叠电极(21)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1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805012.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54 , H01M10/052 , B09B3/00 , B09B101/16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处理方法,能够将构成二次电池的材料安全且有效地回收,有助于提高能源的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负极中含有金属锂的二次电池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电池单体与40~175℃的水蒸气接触的水蒸气接触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0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152564.6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10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以及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提供能够对电极体的位移进行吸收的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具备:由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层层叠而成的电极体;以及收容电极体的外装构件。外装构件具有:第一区域,其与电极体的最外层的层叠面相向;以及第二区域,其在电极体的层叠方向中形成于第一区域与所述电极体的中央部之间,在第二区域设置有能够对电极体的位移进行吸收的位移吸收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