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9796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284221.8
申请日:2010-09-17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合金非调质钢控锻-控冷技术及自动生产线,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即控制非调质钢的锻造变形参数及锻后冷却工艺,所述的锻后冷却工艺在锻后控制冷却生产线上实现。该冷却生产线由冷却介质供给系统、动力传送机构、测温系统、工业控制计算系统、上下料机构和保温系统组成,可按非调质钢工件所要求的冷却速度、生产节拍及规定程序手动、自动运行,锻件冷却速度范围可调。采用该非调质钢控锻-控冷工艺及生产线解决了非调质钢锻件组织、性能不均匀,变形等现象,消除了零件不合格的问题,改善了锻后金相组织,提高其塑性和韧性指标,提高了生产率及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476082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077636.5
申请日:2009-02-10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
IPC: C22C3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净终成形用热作模具钢领域,其化学成分按重量wt%含有:C:0.30~0.45、Si:0.4~1.0、Mn:0.55~1.0、Cr:2.7~3.5、Mo:1.8~2.6、V:0.6~1.2、N:0.005~0.05,其余为Fe。本发明添加兼有固溶强化、弥散强化以及细化晶粒和抑制M23C6碳化物颗粒聚集长大的合金元素,使其达到高的热强性、热稳定性与热疲劳抗力的同时,又保持良好的韧性与工艺性能,其主要性能显著优于目前国内外工业常用的H13(4Cr5MoSiV1)等同类热作模具钢。本发明在含3%Cr、5%Cr和10%Cr类型钢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单加或复加不同含量W、Mo、V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组织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影响外,还深入研究了N、Al和稀有金属元素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本类型钢的热稳定性与其中形成的碳化物点阵类型密切相关,且随着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加而提高。从而为发展新型热作模具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公开(公告)号:CN100478480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110708.7
申请日:2008-05-27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 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成本非调质钢,属于微合金结构钢领域,其化学成分按重量wt%含有:C:0.30~0.55、Si:0.2~0.8、Mn:0.8~1.7、P:0.0001~0.02、S:0.0001~0.15、N/Al:0.2~1.8,其余为Fe。本发明添加兼有固溶强化、弥散强化以及延缓碳化物析出的廉价元素,使其在不影响塑韧性的情况下提高钢的强度。与现有的添加V、Nb等昂贵强化元素的传统非调质钢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国际钒铁和铌铁合金原料价格攀升带来的问题,显著降低钢材的生产成本,简化制备工艺,特别适用于量大面广的机械制造业及汽车等行业热锻、轧件和直接切削用构件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275199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110708.7
申请日:2008-05-27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 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成本非调质钢,属于微合金结构钢领域,其化学成分按重量wt%含有:C:0.30~0.55、Si:0.2~0.8、Mn:0.8~1.7、P:0.0001~0.02、S:0.0001~0.15、N/Al:0.2~1.8,其余为Fe。本发明添加兼有固溶强化、弥散强化以及延缓碳化物析出的廉价元素,使其在不影响塑韧性的情况下提高钢的强度。与现有的添加V、Nb等昂贵强化元素的传统非调质钢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国际钒铁和铌铁合金原料价格攀升带来的问题,显著降低钢材的生产成本,简化制备工艺,特别适用于量大面广的机械制造业及汽车等行业热锻、轧件和直接切削用构件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178615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03553.4
申请日:2010-09-17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合金非调质钢控锻-控冷技术及自动生产线,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即控制非调质钢的锻造变形参数及锻后冷却工艺,所述的锻后冷却工艺在锻后控制冷却生产线上实现。该冷却生产线由冷却介质供给系统、动力传送机构、测温系统、工业控制计算系统、上下料机构和保温系统组成,可按非调质钢工件所要求的冷却速度、生产节拍及规定程序手动、自动运行,锻件冷却速度范围可调。采用该非调质钢控锻-控冷工艺及生产线解决了非调质钢锻件组织、性能不均匀,变形等现象,消除了零件不合格的问题,改善了锻后金相组织,提高其塑性和韧性指标,提高了生产率及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397965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010284221.8
申请日:2010-09-17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浙江应用工程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合金非调质钢控锻-控冷技术及自动生产线,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即控制非调质钢的锻造变形参数及锻后冷却工艺,所述的锻后冷却工艺在锻后控制冷却生产线上实现。该冷却生产线由冷却介质供给系统、动力传送机构、测温系统、工业控制计算系统、上下料机构和保温系统组成,可按非调质钢工件所要求的冷却速度、生产节拍及规定程序手动、自动运行,锻件冷却速度范围可调。采用该非调质钢控锻-控冷工艺及生产线解决了非调质钢锻件组织、性能不均匀,变形等现象,消除了零件不合格的问题,改善了锻后金相组织,提高其塑性和韧性指标,提高了生产率及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586911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610534697.X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华北电力大学 , 山东隆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蠕墨铸铁蠕化剂配方及其工艺技术,属于铸铁熔炼处理领域。开发新型的蠕化剂对于提高蠕墨铸铁使用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Gd-Mg-Zr-Si系的合金作为蠕墨铸铁的蠕化剂。其配方为:Mg的含量为4-6wt.%,Zr的含量为7-8wt.%,Gd的含量为0.1-0.5wt.%,Ca的含量为4-4.5wt.%,Si的含量为48-52wt.%,Al的含量为1-2.0wt.%,MgO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646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129196.9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腐蚀性能优异的S136马氏体不锈钢,其经过以下处理步骤制备得到:首先,将所述S136马氏体不锈钢在电热炉中进行固溶处理,所述固溶处理的具体条件为,以300‑36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50℃预热,再以100‑150℃/h的升温速率加热到处理温度1110‑1130℃,处理时间1.5‑2h,并且处理时通入高纯Ar气,Ar的压力为60‑80MPa;随后,对S136马氏体不锈钢进行淬火处理,具体是以0.8‑1.0℃/s的冷却速度,迅速将所述S136马氏体不锈钢冷却到220℃以下;随后,对S136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再分配处理,具体是迅速将淬火后的S136马氏体不锈钢置入330‑350℃的盐浴处理环境加热到保温3‑5h,随后空冷至室温;最后,对S136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回火处理,具体是以150‑200℃/h升温速率加热到300‑330℃保温2‑3h进行一次回火处理并水冷至室温。
-
公开(公告)号:CN10456147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1876.7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江苏宏宇模具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316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所述S316马氏体不锈钢在电热炉中进行固溶处理,所述固溶处理的具体条件为,以300-36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50℃预热,再以100-150℃/h的升温速率加热到处理温度1110-1130℃,处理时间1.5-2h,并且处理时通入高纯Ar气,Ar的压力为60-80MPa;随后,对S316马氏体不锈钢进行淬火处理,具体是以0.8-1.0℃/s的冷却速度,迅速将所述S316马氏体不锈钢冷却到220℃以下;随后,对所述S316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再分配处理,具体是迅速将淬火后的S316马氏体不锈钢置入330℃的盐浴处理环境加热到保温3h,随后空冷至室温;最后,对S316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回火处理,具体是以180℃/h升温速率加热到320℃保温2h进行一次回火处理并水冷至室温。
-
公开(公告)号:CN10434787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355460.6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IPC: H01M4/58 , H01M4/1397 , C01B25/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B25/45 , H01M4/13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的制备方法。将铁源化合物、磷酸二氢锂/磷酸氢二锂、碳类化合物、氨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Li+、Fe2+、PO43-与碳类化合物聚合成球,以及后续控制焙烧,得到类球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本发明的磷酸铁锂具有分散均一的类球形貌,材料比容量较高、倍率性能良好、循环性优良等优点。采用该类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