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25197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610154231.3

    申请日:2003-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燃料电池的生产性和性能显著提高的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在移动的基材(9)上,通过涂布担载了贵金属的第1涂料而形成第1催化剂层(201)的第1催化剂层形成工序、通过在第1催化剂层(201)处于湿状态期间,将包含具有氢离子导电性的树脂的第2涂料涂布在已形成的第1催化剂层(201)上而形成电解质层(301)的电解质形成工序、使已形成的电解质层(301)干燥的干燥工序、通过将担载了贵金属的第3涂料涂布在被干燥了的电解质层(301)上而形成第2催化剂层(401)的第2催化剂层形成工序。

    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0810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107930.1

    申请日:2008-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活性物质密度高且电解液的通液性高的极板。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时,使压延前的正极复合材料层或负极复合材料层含有通过压延可压碎的中空树脂粒子。对正极板或负极板进行压延时,中空树脂粒子被压碎,所以能够容易地提高活性物质密度。此外,被压碎的树脂粒子在极板表面形成凹凸,同时在极板内形成空孔,所以能够提高电解液的通液性。其结果,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和速率特性。

    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0810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107930.1

    申请日:2008-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活性物质密度高且电解液的通液性高的极板。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时,使压延前的正极复合材料层或负极复合材料层含有通过压延可压碎的中空树脂粒子。对正极板或负极板进行压延时,中空树脂粒子被压碎,所以能够容易地提高活性物质密度。此外,被压碎的树脂粒子在极板表面形成凹凸,同时在极板内形成空孔,所以能够提高电解液的通液性。其结果,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和速率特性。

    燃料电池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05403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580034007.4

    申请日:2005-1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进的耐久性的包括高分子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分解和降解被抑制。具体公开了一种包括高分子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包含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膜和配置在该高分子电解质膜两侧上的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的膜电极接合体、向燃料电极供给燃料气体并将其从中排放的第一隔板、以及向氧化剂电极供给氧化剂气体并将其从中排放的第二隔板。在该燃料电池系统中,在膜电极接合体中配置有金属离子供给装置,金属离子供给装置供给相当于高分子电解质膜的离子交换容量的1.0-40.0%的金属离子,该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稳定。

    燃料电池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6255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580034007.4

    申请日:2005-1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进的耐久性的包括高分子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其中,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分解和降解被抑制。具体公开了一种包括高分子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包含具有氢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电解质膜和配置在该高分子电解质膜两侧上的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的膜电极接合体、向燃料电极供给燃料气体并将其从中排放的第一隔板、以及向氧化剂电极供给氧化剂气体并将其从中排放的第二隔板。在该燃料电池系统中,在膜电极接合体中配置有金属离子供给装置,金属离子供给装置供给相当于高分子电解质膜的离子交换容量的1.0-40.0%的金属离子,该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