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0782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24357.5
申请日:2018-06-16
Applicant: 深圳市凤凰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38 , H01M2/162 , H01M4/50 , H01M4/58 , H01M4/662 , H01M4/663 , H01M2300/0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充电金属氢化物锰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用作电解液的硫酸锰水溶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导电骨架、及涂压在所述正极导电骨架上的碳粉,所述负极包括负极导电骨架、及涂压在所述负极导电骨架上的氢合金属粉,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本发明中电池负极采用金属氢化物、正极采用二氧化锰,隔膜为纤维无纺布,电解液为硫酸锰水溶液,具有高比能量、长寿命、低成本、安全性好、绿色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66663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010829.8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66 , H01M4/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0217 , H01M2/08 , H01M2/263 , H01M4/0404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6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2004/027 , H01M2004/028 , H01M4/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作为负极板(12)的负极芯体,采用表面背面的表面粗糙度(Rz)不同的芯体。在卷绕电极体(14)中,在卷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被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6),在该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6),负极芯体露出部(16)的外表面侧的表面粗糙度比内表面侧的表面粗糙度小。在被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6)的外表面配置负极集电体,对被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16)与负极集电体进行电阻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281668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458119.3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板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锌合金包敷料85-98份和复合材料2-15份;(2)处理锌合金包敷料:对锌合金包敷料进行混合、干燥,然后研磨混合料;(3)处理复合材料:将氮化硅、和石墨纤维聚丙烯研磨,得到复合材料;(4)加热混合料,混合料的温度升高到400-550℃后,加入复合材料继续加热,得到熔融料;(5)准备碳纤维材料作为芯材,碳纤维通过牵引设备穿过挤出包覆机头的成形模具,而熔融料通过单螺杆挤出到成形模具中,熔融料包覆在碳纤维的表面得到板栅复合纤维。利用该板栅复合纤维制备得到的板栅具有高强度和高承载能力,能有效避免活性物质的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8281667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456438.0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板栅纤维,包括碳纤维和包覆在碳纤维表面的锌合金包敷料,所述锌合金包敷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锌100份,锡、锑、铋和银的混合物0.2-1.5份,稀土复合增强剂0.05-0.1份,制备得到的板栅纤维筋条之间的距离为0.1-0.5mm,包敷料的包覆厚度为0.15-0.25mm。本发明的板栅纤维无铅,而且环保性能、导电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8220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19357.2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山西沃特海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铝箔、微孔铝箔及微孔铝箔的制备方法,铝箔包括0.18‑0.20wt%的Mg、Si≤0.08wt%、Fe≤0.2wt%、Ga≤0.03wt%、Cu≤0.04wt%、Zn≤0.04wt%、V≤0.05wt%、Ti≤0.03wt%、铝为99.7 wt%;采用化学腐蚀方法制备成微孔铝箔;微孔铝箔每平方厘米上分布有300—6000个直径为6—12μm的通孔和/或盲孔;限定的成分组成与现有系列铝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在后续的化学腐蚀过程中,对于所成的微孔孔径更小也更加均匀,通孔和盲孔与材料本体圆弧过渡,减少应力集中,增强力学性能,不会减弱电学性能,本发明可用于锂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92506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4473.9
申请日:2016-08-03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4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4/623 , H01M4/662 , H01M4/663 , H01M2004/027 , H01M2004/028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制造不易发生因体积变化而导致的循环劣化、且不易发生因充电时的聚酰亚胺的还原而导致的首次充放电效率的降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复合材料糊剂。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复合材料糊剂而解决的,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复合材料糊剂包含粘合剂树脂用组合物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粘合剂树脂用组合物包含由二胺化合物和四羧酸二酐得到的聚酰胺酸及/或对应的聚酰亚胺,所述二胺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I)或(II)表示的二胺,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SiOx(0.5≤x≤1.5)表示的硅氧化物及碳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7863495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111223.9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2/34 , H01M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B60L11/1879 , H01M2/1077 , H01M2/1083 , H01M2/166 , H01M2/1673 , H01M2/18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3 , H01M4/662 , H01M10/0562 , H01M10/0563 , H01M10/0565 , H01M10/0569 , H01M10/4207 , H01M10/425 , H01M2010/4271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 , H01M2300/0037 , H01M2300/0071 , H01M4/366 , H01M2/342 , H01M4/13 , H01M4/62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极结构体、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本发明提供可实现优异的成品率的电极结构体、具备该电极结构体的二次电池、具备该二次电池的电池包及具备该该电池包的车辆。所述电极结构体包含集电体、活性物质层和隔膜层。活性物质层被覆集电体的至少一个面的一部分。隔膜层被覆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同时以跨过活性物质层的第1端面的方式被覆集电体的至少一个面,具有与集电体的至少一个面相接的第1端部。从活性物质层的第1端面到隔膜层的第1端部的距离a、与在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和活性物质层的第1端面相交的第1边到隔膜层的表面的距离中与集电体的上述面平行的方向的距离b的b/a比在0.0001以上且0.5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81910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816459.2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Inventor: H.鲍尔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0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 H01M4/043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4 , H01M4/66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10),包括至少一个集流体(2)和至少一个活性材料层(3),其中所述活性材料层(3)包括至少一个连续设计的第一区域K(20)和至少一个不连续设计的第二区域D(30),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活性材料颗粒P(A)(4),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活性材料颗粒P(B)(6),其中至少一个不连续设计的区域D(30)分别由连续设计的区域K(20)包围并且其中所述不连续设计的区域D(30)分别具有不大于活性材料层(3)的层厚的两倍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075341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18927.5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C01B33/021 , C01B33/06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622 , H01M4/64 , H01M4/66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负极活性物质间以及负极活性物质与负极集电体的界面上的剥离而使其高容量及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其是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具有三维结构的粘合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由Si相与Si2Ti相的共晶组织构成的Si合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