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33628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680027692.2

    申请日:2006-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H01M10/0525 Y02E60/122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在钉刺试验和压坏试验等中,在曝露于严酷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高度的安全性,而且也具有优良的输出特性。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有:包含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的活性物质粒子的合剂和附载所述合剂的集电体,其中,在集电体的表面具有凹部;相对于集电体的合剂附载面积,凹部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在垂直于电极面同时切断合剂和集电体所得到的断面中,凹部的最大深度为1μm以上;或者集电体的平均厚度和集电体的最大厚度之差为0.35μm以上。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3628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692.2

    申请日:2006-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H01M10/0525 Y02E60/122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在钉刺试验和压坏试验等中,在曝露于严酷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高度的安全性,而且也具有优良的输出特性。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有:包含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的活性物质粒子的合剂和附载所述合剂的集电体,其中,在集电体的表面具有凹部;相对于集电体的合剂附载面积,凹部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在垂直于电极面同时切断合剂和集电体所得到的断面中,凹部的最大深度为1μm以上;或者集电体的平均厚度和集电体的最大厚度之差为0.35μm以上。

    电池用电极组及采用该电池用电极组的非水电解液蓄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231983C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03132719.2

    申请日:200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H01M2/0267 H01M2/0275

    Abstract: 一种电池用电极组和非水电解液蓄电池,是将正极和负极并在其间介有隔离物地卷绕而成,在构成前述电极组的最外周的正极及负极的任意一个中,从外周侧的长度方向端部到内周侧的规定位置的区域是于两面未设有混合剂层的两面集电体露出部,接着前述两面集电体露出部进一步到内周侧的规定位置的区域是仅在内侧单面上设有混合剂层的单面集电体露出部,前述两面集电体露出部和单面集电体露出部的至少部分不介有不构成前述最外周的另一个电极地相对,在两面集电体露出部中连接有导件,隔离物的外周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位于导件的内周侧,构成前述最外周的电极的外周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和隔离物的外周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分别在前述电极组内所形成的台阶部分从内侧被绝缘部件覆盖。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3989C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99802474.0

    申请日:1999-1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使用可吸藏释放锂的含锂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使用不可逆容量较大的化合物和含锂复合氮化物作为负极材料。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是,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且负极除了金属氧化物之外,还包含通式Li3-xMxN(M为过渡金属,0.2<X≤0.8)表示的含锂复合氮化物。上述含锂复合氮化物中过渡金属M为钴(Co)的氮化物具有高容量,且可逆性良好。本发明电池的正极可使用以钴酸锂为代表的含锂复合氧化物、镍酸锂和它们的复合体,以及锰酸锂(LiMn2O4)等。由于负极中包含含锂复合氮化物,所以,提供了具有高容量,可逆性良好,且质量较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