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9744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1500637.9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负极芯体、以及设置于负极芯体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包含石墨和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的与负极芯体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该复合材料层的厚度的40%的范围设为第1区域、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的与负极芯体的界面起至该复合材料层的厚度的40%的范围设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所包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比第2区域所包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另外,第1区域所包含的纤维状碳的平均长度比第2区域所包含的纤维状碳的平均长度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533923.5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实施方式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30)具备:负极芯体(31)、和设置于负极芯体(31)的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32)。负极复合材料层(32)含有:石墨;和包含单层纤维状碳及多层纤维状碳的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1区域、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的界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于第2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第1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单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多层纤维状碳,第2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多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单层纤维状碳。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533390.0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实施方式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30)具备:负极芯体(31)、和设置于负极芯体(31)的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32)。负极复合材料层(32)含有:石墨;和单层纤维状碳及多层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1区域、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的界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于第2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第1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多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单层纤维状碳,第2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单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多层纤维状碳。
-
公开(公告)号:CN113097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1494009.4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负极芯体、以及设置于负极芯体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包含石墨和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的与负极芯体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该复合材料层的厚度的40%的范围设为第1区域、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的与负极芯体的界面起至该复合材料层的厚度的40%的范围设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所包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比第2区域所包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另外,第2区域所包含的纤维状碳的平均长度比第1区域所包含的纤维状碳的平均长度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09829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4135.2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1673 , H01M2/18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4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将长条的第1电极(5)、长条的第2电极(6)、和介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长条的隔膜(7)卷绕成螺旋状的电极组,以及非水电解质;所述第1电极包括片材状的第1集电体(5a)、和所述第1集电体表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5b);所述第2电极包括片材状的第2集电体(6a)、和所述第2集电体表面的第2活性物质层(6b);所述第1电极的卷绕终端部经由所述隔膜与配置于更靠外周侧的所述第2电极相对置。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在高温环境下反复进行快速的充放电的情况下,在与所述第1电极的卷绕终端部相对置的所述第2电极的对置部位(B)发生断裂等问题。本发明在上述的二次电池中,通过用补足所述第2电极的厚度的补强部(24)来对与所述第1电极的卷绕终端部相对置的所述第2电极的对置部位(B)进行补强等,可谋求上述问题的解決。
-
公开(公告)号:CN102612783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80004419.9
申请日:2011-08-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Y02T10/7011 , Y10T29/49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将长形的第1电极、长形的第2电极、介于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的长形的隔膜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电极组以及非水电解质,第1电极包含薄板状的第1集电体和配置在第1集电体表面上的第1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包含薄板状的第2集电体和配置在第2集电体表面上的第2活性物质层,电极组的卷尾侧的第1电极的终端部为非直线形状,且经由隔膜与配置在更外周侧第2电极对置。非直线形状优选为周期性的连续形状,例如波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371138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80029538.9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8 , H01M4/48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的负极具备:负极芯体、和设置在负极芯体的表面且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具有:第1层,其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实质上仅包含BET比表面积为0.5~2.5m2/g的石墨;和第2层,其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实质上仅包含与锂进行合金化的元素及含有该元素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
公开(公告)号:CN113097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11494009.4
申请日:2020-12-17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负极芯体、以及设置于负极芯体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包含石墨和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的与负极芯体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该复合材料层的厚度的40%的范围设为第1区域、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的与负极芯体的界面起至该复合材料层的厚度的40%的范围设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所包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比第2区域所包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另外,第2区域所包含的纤维状碳的平均长度比第1区域所包含的纤维状碳的平均长度长。
-
公开(公告)号:CN10967190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811188710.6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0)用的负极(20),具备负极集电体(21)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21)的表面的负极合剂层(22)。负极合剂层(22)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热膨胀型微胶囊(4),该负极活性物质包含氧化硅(3)。氧化硅(3)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总量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下。热膨胀型微胶囊(4)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总量的配合率为0.5质量%以上。负极合剂层(22)所含的热膨胀型微胶囊(4)之中,与氧化硅(3)接触的热膨胀型微胶囊(4)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32341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48840.2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6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包含正极、负极和隔板,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正极合剂层,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合剂层。电极组包含纤维素纳米纤维。正极集电体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负极集电体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中的至少一者,小于隔板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隔板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这两者。正极集电体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负极集电体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之中,较大的一者的值为较小的一者的值的1.5倍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