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69245B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0880013215.X
申请日:2008-04-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索尼株式会社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H01M6/50 , H01M10/0587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所述电池包含电极组、电解质、将所述电极组和所述电解质包含在内部的外壳以及将电极组与外壳电连接的集电端子,所述电极组是将正极、负极以及将正负极电绝缘的绝缘层进行卷绕或层叠而得到的。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电池的电极组内部的正极与负极对置的部位混入异物,用加压体的压力按压混入部,将介于正负极之间的绝缘层局部破坏而使之发生内部短路,并且上述按压时的电极组与加压体的接触面积比异物的外切四边形面积大。由此,在电池内部的任意位置进行短路试验,综合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69245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880013215.X
申请日:2008-04-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索尼株式会社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H01M6/50 , H01M10/0587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所述电池包含电极组、电解质、将所述电极组和所述电解质包含在内部的外壳以及将电极组与外壳电连接的集电端子,所述电极组是将正极、负极以及将正负极电绝缘的绝缘层进行卷绕或层叠而得到的。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电池的电极组内部的正极与负极对置的部位混入异物,用加压体的压力按压混入部,将介于正负极之间的绝缘层局部破坏而使之发生内部短路,并且上述按压时的电极组与加压体的接触面积比异物的外切四边形面积大。由此,在电池内部的任意位置进行短路试验,综合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28596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180002098.9
申请日:2011-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133 , H01M4/62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含负极芯材及附着于负极芯材上的负极合剂层,负极合剂层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纤维素醚化合物及橡胶粒子,纤维素醚化合物具有0.25以上且0.7以下的醚化度和20以上且1200以下的平均聚合度,负极合剂层包含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且75μm以下的由纤维素醚化合物的非水溶性部分形成的残留粒子,活性物质粒子间的粘接强度为98N/c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148398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50634.4
申请日:2007-11-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G01R31/025 , G01R31/3641 , H01M10/052 , H01M10/4285 , H01M10/48 , H01M10/488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改良了涉及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消除评价结果的参差不齐,正确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通过使用发生内部短路时所得到的电池信息几乎不因电池的结构发生变化的内部短路发生方法,使电池发生内部短路,检测此时的电池信息,由此正确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安全性,特定安全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65B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0780001406.X
申请日:2007-04-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45 , H01M2/1653 , H01M2/166 , H01M10/0431 , H01M10/0436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膜,其具备:具有在高温时实质上成为无孔性的层的遮断特性的第一多孔层A层、以及含有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和无机材料的第二多孔层B层,A层的厚度TA与B层的厚度TB的比率TA/TB为2.5~13。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628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680027692.2
申请日:2006-07-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在钉刺试验和压坏试验等中,在曝露于严酷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高度的安全性,而且也具有优良的输出特性。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有:包含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的活性物质粒子的合剂和附载所述合剂的集电体,其中,在集电体的表面具有凹部;相对于集电体的合剂附载面积,凹部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为30%以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在垂直于电极面同时切断合剂和集电体所得到的断面中,凹部的最大深度为1μm以上;或者集电体的平均厚度和集电体的最大厚度之差为0.35μ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091284A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680001252.X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2/166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448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非水电解质和容纳该电极组和该非水电解质的电池壳,该电极组包括正极、负极和介于该正极和该负极之间的隔离层,其中充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终止电压以某一方式设置,使该电极组具有不低于700Wh/L的能量密度,该隔离层包括多孔耐热层,在该正极和该负极之间发生内部短路时所产生的短路面积A与因发热导致的该多孔耐热层减小的面积B之间满足1≤(A+B)/A≤10。
-
公开(公告)号:CN101069305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680001303.9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646 , H01M2/1653 , H01M2/1686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所述正极包含含有复合氧化锂的正极材料混合物和载有正极材料混合物的正极集电器;负极,所述负极包含能够吸附和脱附锂的材料;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隔膜包含聚烯烃树脂;非水电解质;以及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耐热绝缘层。正极材料混合物在200℃下的推算发热率为不大于50W/kg。正极和负极与位于其间的隔膜和耐热绝缘层缠绕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983676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710008196.9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53 , H01M2/1686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44 , H01M10/46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以及插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隔膜包括聚烯烃层和耐氧化层。该耐氧化层包括耐氧化聚合物。耐氧化聚合物的主链不包括-CH2-基团和-CH(CH3)-基团。所述耐氧化层面对着所述正极。
-
公开(公告)号:CN1288792C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410055786.3
申请日:2004-07-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 H01M2/0207 , H01M2/1653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Y10T29/49114
Abstract: 一种电池具有:在露出部接合有导线的集电体上形成粘合剂层的电极、因热而收缩的隔离层,在该电池中,在隔离层的导线相对部设置有热收缩防止层。由此,万一发生微小短路、进一步有大电流流过微小短路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于隔离层的热收缩而产生的短路的扩大,能够防止电池特性的显著下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