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天线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4013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80032828.5

    申请日:2010-07-23

    Inventor: 官宁 田山博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9/26 H01Q5/357 H01Q5/40

    Abstract: 实现一种相比以往的偶极天线更为紧凑,且动作频带比以往的偶极天线宽的偶极天线。本发明的偶极天线(DP)具有配置在相同平面内的两个放射元件(E1)以及(E2)。放射元件(E1)具有从放射元件(E1)的一方的端部向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1a)、和借助于弯曲部(E1c)与直线部(E1a)连结且从弯曲部(E1c)向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1b)。放射元件(E2)具有从放射元件(E2)的一方的端部向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2a)、和借助于弯曲部(E2c)与直线部(E2a)连结且从弯曲部(E2c)向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2b)。放射元件(E1)以及(E2)以直线部(E1a)被配置在直线部(E2a)与直线部(E2b)之间、直线部(E2a)被配置在直线部(E1a)与直线部(E1b)之间的方式组合而成。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14356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5592.0

    申请日:2011-01-17

    Inventor: 官宁 田山博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天线装置的、由连续的导电性路径构成的放射元件(115)具有第1以及第2根源部(117)、(118)、和第1以及第2根源部(117)、(118)之间的中间部。第1以及第2根源部(117)、(118),形成有供电部(114),以围绕供电部(114)的方式配置,且形成于作为导电性路径的形成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的卷绕部(113)。卷绕部(113)中的、第1以及第2根源部(117)、(118)与上述中间部直接连接的后端直线部朝相互相反的方向延伸,在第1以及第2根源部(117)、(118)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与连接于供电部(114)的供电线重叠的位置的宽度比其他位置宽的宽幅部。由此,无论收发低频带侧的电波以及高频带侧的电波的任一个,都能够提高各自电波的放射增益以及VSWR特性。

    偶极天线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4013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2828.5

    申请日:2010-07-23

    Inventor: 官宁 田山博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9/26 H01Q5/357 H01Q5/40

    Abstract: 实现一种相比以往的偶极天线更为紧凑,且动作频带比以往的偶极天线宽的偶极天线。本发明的偶极天线(DP)具有配置在相同平面内的两个放射元件(E1)以及(E2)。放射元件(E1)具有从放射元件(E1)的一方的端部向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1a)、和借助于弯曲部(E1c)与直线部(E1a)连结且从弯曲部(E1c)向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1b)。放射元件(E2)具有从放射元件(E2)的一方的端部向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2a)、和借助于弯曲部(E2c)与直线部(E2a)连结且从弯曲部(E2c)向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部(E2b)。放射元件(E1)以及(E2)以直线部(E1a)被配置在直线部(E2a)与直线部(E2b)之间、直线部(E2a)被配置在直线部(E1a)与直线部(E1b)之间的方式组合而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