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1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41291.X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武汉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18/213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生成对抗网络和图神经网络的线损分析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收集并处理电网节点特征和边特征数据,构建线损标签以作为WGAN生成目标和GNN的监督学习基础;设计生成对抗网络WGAN,其中生成器网络通过随机噪声输入生成节点特征、边特征及线损标签;构建包含残差图卷积层的GNN,利用电网拓扑结构进行消息传递并生成每条边的线损预测值。本发明提出的线损分析方法不仅提升了线损计算的准确性,还能在电网负荷波动显著的条件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优化电网调度和损耗管理,确保系统在复杂运行环境中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1295.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任有刚 , 袁翔 , 王之昕 , 梁雨婷 , 王冲 , 仝翠芝 , 李肖 , 田伟 , 武文鹏 , 刘彦志 , 陈泽坤 , 王静芝 , 闫福烔 , 耿爱森 , 刘浩锋 , 王二威 , 秦亮
IPC: H02J3/00 ,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调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考虑线损与负荷随机波动的电力调控优化方法及系统,该电力调控优化方法包括:S1、获取线路拓扑结构,构造节点导纳矩阵和功率转移分布因子;S2、获取负荷节点历史数据,分析负荷波动特性;S3、构建多场景下考虑线损与负荷随机波动的调控优化模型;S4、求解优化模型并确定最优电力调控策略,本发明基于节点导纳矩阵和功率转移分布因子,构建潮流约束模型,结合负荷波动数据分析,考虑发电机损耗量、线损值和负荷削减值,建立调控优化模型,将条件期望损失CVaR引入电力调控优化,通过多场景建模和采样近似,精准衡量特殊场景下各线路的平均损失,增强调控策略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满足复杂电力调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4665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40801.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5D1/495 , G05D1/46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SS拒止环境梁底NDT任务驱动的UAV自主循迹飞行控制方法,解决了多旋翼无人机在大型桥梁表面自主循迹作业的自动化问题和高精度正射拍摄问题,有效提高了无人机采集图像的质量,以及执行梁底缺陷检测任务时的自主性与智能性。方法为:规划UAV在梁底飞行的航迹;根据规划的航迹,导引UAV在梁底自主循迹飞行,自主循迹飞行过程中,利用滑动窗口优化单元联合空间位置先验约束对IMU及三维激光雷达测量的UAV姿态进行优化,以估计出下一时刻遍历节点的位姿;确定梁底兴趣区域的正视成像位姿;根据拟合的梁底局地平面的中心点、正视成像方向以及拍摄距离,估算出需要调整的梁底坐标系下UAV姿态和位置,并将UAV姿态和位置调整到位。
-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10299870.7
申请日:2017-04-27
IPC: H02J3/06
Abstract: 一种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拓扑及控制方法,拓扑包括一个由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与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组成的并联侧变流器,以及由多组结构相同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构成的串联侧变流器,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交流侧经变压器与交流电网相连接;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的直流侧与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耦合;多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分布化布置于输电线路中。控制方法采取并联侧系统层、并联侧变流器层与并联侧阀控层对并联侧变流器进行分层控制;采取串联侧系统层、串联侧变流器层与串联侧阀控层对串联侧变流器进行分层控制。本发明高度模块化,便于扩容,适应各种电压等级,不平衡运行、故障穿越与恢复能力均优于传统拓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46657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540801.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5D1/495 , G05D1/46 , G05D101/10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SS拒止环境梁底NDT任务驱动的UAV自主循迹飞行控制方法,解决了多旋翼无人机在大型桥梁表面自主循迹作业的自动化问题和高精度正射拍摄问题,有效提高了无人机采集图像的质量,以及执行梁底缺陷检测任务时的自主性与智能性。方法为:规划UAV在梁底飞行的航迹;根据规划的航迹,导引UAV在梁底自主循迹飞行,自主循迹飞行过程中,利用滑动窗口优化单元联合空间位置先验约束对IMU及三维激光雷达测量的UAV姿态进行优化,以估计出下一时刻遍历节点的位姿;确定梁底兴趣区域的正视成像位姿;根据拟合的梁底局地平面的中心点、正视成像方向以及拍摄距离,估算出需要调整的梁底坐标系下UAV姿态和位置,并将UAV姿态和位置调整到位。
-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2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0288900.4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电磁暂态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及建模方法,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包括由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与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组成的并联侧变流器,以及由多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构成的串联侧变流器;电磁暂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并联侧变流器模型和串联侧变流器模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侧控制模型和串联侧控制模型,并联侧控制模型包括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控制模块和并联侧单相变流器控制模块,串联侧控制模型包括串联侧三次谐波控制模块和串联变流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本发明电磁暂态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子模块开关频率,降低损耗;控制系统适应不同电压等级,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1288.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何荣富 , 袁翔 , 任有刚 , 王之昕 , 梁雨婷 , 李肖 , 仝翠芝 , 王冲 , 武文鹏 , 田伟 , 陈泽坤 , 刘彦志 , 王静芝 , 闫福烔 , 耿爱森 , 王二威 , 刘浩锋 , 秦亮
IPC: H02J3/00 , H02J3/4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8/27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网技术领域,涉及基于线损和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配电网鲁棒优化调度方法,其包括:S1获取配电网历史数据,通过预测模型得到配电网负荷曲线和新能源输出区间;S2以配电网线路损耗最小化和新能源输出不确定性为目标建立配电网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S3通过KKT最优性条件和线性规划对偶定理将双层鲁棒优化调度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S4对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负荷激励设定和调度方案,完成配电网鲁棒优化调度控制。本发明适用于配电网运维当中降低线路损耗的问题,特别是新新能源出力占比较高场景,实时调节负荷使用情况,降低负荷峰谷差,抵御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2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88900.4
申请日:2017-04-27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电磁暂态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及建模方法,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包括由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与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组成的并联侧变流器,以及由多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构成的串联侧变流器;电磁暂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并联侧变流器模型和串联侧变流器模型;控制系统包括并联侧控制模型和串联侧控制模型,并联侧控制模型包括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控制模块和并联侧单相变流器控制模块,串联侧控制模型包括串联侧三次谐波控制模块和串联变流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本发明电磁暂态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子模块开关频率,降低损耗;控制系统适应不同电压等级,适用于柔性交流输电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99870.7
申请日:2017-04-27
IPC: H02J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一种基于MMC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拓扑及控制方法,拓扑包括一个由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与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组成的并联侧变流器,以及由多组结构相同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构成的串联侧变流器,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交流侧经变压器与交流电网相连接;并联侧单相变流器的直流侧与并联侧基于MMC的三相变流器耦合;多组串联侧单相变流器分布化布置于输电线路中。控制方法采取并联侧系统层、并联侧变流器层与并联侧阀控层对并联侧变流器进行分层控制;采取串联侧系统层、串联侧变流器层与串联侧阀控层对串联侧变流器进行分层控制。本发明高度模块化,便于扩容,适应各种电压等级,不平衡运行、故障穿越与恢复能力均优于传统拓扑结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