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3233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588368.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港口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站点选址方法和系统,利用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扩散模拟方法,依据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的监测浓度范围下限值,选取合适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扩散模拟模型特征变量,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不同船舶排放轨迹、不同季节的船舶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浓度边界,模拟求解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扩散至周边区域的最大浓度值;计算港区内可布设监测站点位置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能力,监测能力越高的区域表示越适宜布设监测站点。能准确、全面的反映港口区域船舶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避免了现阶段布置监测点的随意性。为监测装置的设布提供了科学再现的一般方法,检测精度有保证且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096254.9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CN)
IPC: G06Q10/0635 , G06Q50/30 , G06F16/9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航运枢纽通航安全管理智能评价方法及系统,构建通航安全管理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基于隶属度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对所建立的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权衡各指标与通航枢纽安全管理现状水平的相关程度;构建包括自评、互评、专业评价的专家评估模块,计算自评、互评、专业评价的最佳比重;对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等级进行量化计算,并采用雷达图、柱形图等可视化工具展示评价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匹配改进的建议及方向。全面客观地评价航运枢纽的通航安全管理现状水平,量化可操作性,评价过程客观且结果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25675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5669.4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船舶废气排放溯源装置及方法,利用移动船舶废气排放溯源装置在港口水域岸基形成一个固定监测站点,至少包括三部分:样气收集控制器、气象信息收集机构、船舶自动识别跟踪机构;样气收集控制器用于远距离收集、处理、分析船舶排放的废气,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船舶排放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气象信息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固定监测站点附近以及被监测船舶附近的气象环境数据;船舶自动识别跟踪机构,用于收集固定监测站点周围水域的船舶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实时跟踪被监测船舶烟囱口的排放温度。该装置和方法操作简单,能仅利用单个监测站点,对移动船舶排放源强溯源估计,快速识别高排放和使用高硫油的违规船舶。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6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440852.2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燃料油含硫量移动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和方法操作简单,能仅利用多源传感器移动搭载平台监测的SO2气体浓度,利用建立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扩散模型,对船用燃料油含硫量估计,极大程度上降低了CO2监测浓度信息对于船用燃料油含硫量估算值精度的影响,提高了船用燃料油含硫量的估算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监测设备的投资成本,降低了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可操作性强,船用燃料油含硫量估算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实现,为海事监管部门识别违规高硫油船舶,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高效的装置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323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88368.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港口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站点选址方法和系统,利用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扩散模拟方法,依据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的监测浓度范围下限值,选取合适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扩散模拟模型特征变量,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不同船舶排放轨迹、不同季节的船舶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浓度边界,模拟求解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扩散至周边区域的最大浓度值;计算港区内可布设监测站点位置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能力,监测能力越高的区域表示越适宜布设监测站点。能准确、全面的反映港口区域船舶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避免了现阶段布置监测点的随意性。为监测装置的设布提供了科学再现的一般方法,检测精度有保证且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42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221843.0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8 , G06Q50/2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流资料同化的长江干线船舶排放清单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1)面向排放计算的长江干线特征航段划分方法;2)基于水文资料同化的长江干线流场特征库构建方法;3)船舶废气排放拟合模型库构建方法;4)船舶航行轨迹排放量快速查询与计算方法;5)长江干线船舶年度排放清单生成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长江干线分为若干特征航段,选取典型流量水位分组样本分别进行流场模拟,获得长江干线流场特征库,拟合构建船舶废气排放拟合模型库,利用船舶航行轨迹排放量计算得到每一船舶航行轨迹的排放量,汇总获得长江干线排放总量,统计分析得到长江干线船舶年度排放清单,相比现有技术计算过程更简单,更省时。
-
公开(公告)号:CN113205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41149.3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计算区域内的所有船舶,从中抽取样本船舶;样本船舶具有完整的静态和动态数据;S2、计算样本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S3、估算区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S4、制定区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本发明的区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计算方法,解决了由于船舶基础数据缺失导致的船舶排放清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由于船舶基础数据缺失而引起的误差,仅需利用较少的船舶活动数据及静态数据,计算整个区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极大程度上节约了计算的时间成本,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42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1221843.0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8 , G06Q50/4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流资料同化的长江干线船舶排放清单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1)面向排放计算的长江干线特征航段划分方法;2)基于水文资料同化的长江干线流场特征库构建方法;3)船舶废气排放拟合模型库构建方法;4)船舶航行轨迹排放量快速查询与计算方法;5)长江干线船舶年度排放清单生成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长江干线分为若干特征航段,选取典型流量水位分组样本分别进行流场模拟,获得长江干线流场特征库,拟合构建船舶废气排放拟合模型库,利用船舶航行轨迹排放量计算得到每一船舶航行轨迹的排放量,汇总获得长江干线排放总量,统计分析得到长江干线船舶年度排放清单,相比现有技术计算过程更简单,更省时。
-
公开(公告)号:CN11548932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25978.6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电船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系统。本发明系统包括复合储能系统、推进系统、双向逆变系统和信号采集与控制系统。能量回收利用方法包括:接收制动指令以及获取相关设备状态参数;根据水流速度计算推进电机目标电磁转矩以匹配螺旋桨负载,使得发电机运行在最大功率点;根据推进电机转速、蓄电池最大充电功率和超级电容的容量配置充电功率;根据蓄电池SOC值和超级电容状态反馈实际制动转矩指令;根据水流速度变化反馈推进电机实时目标转矩,以调节螺旋桨转速及桨叶螺距,使得水能利用率保持最大。本发明能够有效发挥纯电动船舶动力系统的潜能,提高全电船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续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1728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750710.9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识别船舶尾气监测系统,包括红外热像仪、可见光相机、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测距终端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红外热像仪、可见光相机、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测距终端连接;控制系统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船舶尾气目标的特性图像,并控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测距终端对相应船舶目标进行监测和追踪,控制系统通过可见光相机采集直观图像,结合识别的船舶目标为用户提供是否识别跟踪正确直观效果图。实现对于船舶排放烟羽的自动监测跟踪识别和报警;能很好的自动识别跟踪监测停泊、靠泊和航行中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能持续对船舶尾气排放形成监测,提高监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