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151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1318935.0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DF条件下水泥窑分解炉自动退煤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三维模糊控制系统;S2、建立多个变量隶属函数模型,分别将各个变量的值域划分多个等级,并分别用相应的论域模糊语言进行描述,得到赋值表;S3、建立第一级模糊推理规则和第二级模糊控制规则,得到两个模糊关系矩阵;S4、根据模糊控制合成规则将两级规则合成,得到尾煤给煤过大以及尾煤自动退煤大小的模糊计算表达式;S5、将实时采集到的模拟量输入三维模糊控制系统,进行模糊论域的变换,输出控制策略,完成RDF条件下水泥窑分解炉的自动退煤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18887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891650.4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10N10/01 , H10N10/852 , H10N10/817 , H10N10/8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强织构和高热电性能的柔性热电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热电浆料,通过印刷方法将浆料转移到薄膜基板上,干燥后制备得到热电薄膜;2)在所得热电薄膜的表面和侧面设置碳纸;3)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获得强织构和高电热转换性能的柔性热电薄膜。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通孔,可有效抑制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过程中容易导致的绝缘材料击穿以及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实现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在高性能柔性热电薄膜制备领域的有效应用;所得热电薄膜在保证柔性的同时,兼具强织构、高致密化和高电热转换性能等优点,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88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551645.0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10N10/01 , H10N10/852 , H10N10/853 , H10N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磁制冷元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热电磁块体材料的制备、粒籽加工切割、粒籽表面处理和器件组装集成步骤,其中热电磁制冷元器件包括电极块及对称连接至其一侧的n型热电磁致冷臂和p型热电磁致冷臂。本发明针对热电磁全固态制冷元器件的形状特点,开发了一种Π型热电磁元器件及其集成制造方法,该方法可高效实现热电磁全固态制冷器件的加工制造,具有成品率高、操作简单、可批量制造等优势;通过通过对热电磁块体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可有效保证所得器件散热端的磁热效应散热速度,有效降低磁热效应的热阻;可为高性能热电磁制冷元器件及其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2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06403.2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4/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锂金属负极集流体及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将Al粉和YbAl3粉末同时加热蒸镀沉积到基底表面,得到带有YbAl3前驱体改性薄膜的基底;将带有YbAl3前驱体改性薄膜的基底在惰性环境下进行退火,冷却,得到所述改性锂金属负极集流体。本发明将Al粉和YbAl3粉末同时加热蒸镀沉积到基底表面,经退火形成一层YbAl3改性薄膜;通过YbAl3的高电导率特点,加快电池内部电子传输,可有效诱导锂离子的均匀沉积,避免锂枝晶生长,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库伦效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利用YbAl3的高热导率特点解决电池初始发热阶段的局部高温问题,预防电池热失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81461.1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8J5/18 , C08L27/16 , C08L79/08 , C08L83/04 , C08K3/22 , C08K3/04 , C08K9/06 , C08K3/38 , C08K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温高效红外辐射散热性能的铁氧体增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首先采用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水热法、化学共沉淀法或非水溶剂热法制备MFe2O4铁氧体,然后采用机械共混或者在铁氧体制备过程中原位复合等方式将MFe2O4与石墨烯等二维导热基元均匀复合,最后将复合粉体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制成浆料,利用旋涂法、刮涂法、喷涂法、流延法或者丝网印刷法将浆料制成薄膜。本发明通过将MFe2O4与无机导热基元有效复合,协同提高了复合薄膜材料的发射率,因此在空间受限、降温需求迫切的微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6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444942.9
申请日:2021-04-2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50/431 , H01M50/417 , H01M50/451 , H01M50/403 , H01M10/052 , C23C14/35 , C23C14/06 , C23C1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硫锂电池的插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用于硫锂电池的插层材料,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将靶材溅射在隔膜上制得,所述靶材为热电材料。本发明还包括上述插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电材料靶材置于磁控溅射仪,同时将隔膜置于磁控溅射仪基板,将溅射气压和溅射电压分别调节至4‑8Pa和200‑400V时,磁控溅射仪基板启动旋转模式,溅射10‑30min得到所述插层材料。该插层材料有效阻挡多硫化锂向负极扩散,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00次,电池的放电比容量高达850mAh/g。
-
公开(公告)号:CN11346294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653775.9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22C28/00 , C22C1/047 , B22F3/105 , H10N10/8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快速制备YbAl3块体热电材料的方法,它以Yb粉和Al粉为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压力烧结,同步实现YbAl3材料的合成和致密化,进而制备得到单相、致密的YbAl3块体热电材料。本发明涉及的工艺超简单、制备时间超短,所制备的YbAl3块体热电材料性能优越,可为YbAl3化合物的规模化制备和大规模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23447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1520049.6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固态能量转换制冷装置机电控制系统,包括同步控制上位机、电流方向控制单元、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和直流电源,所述同步上位机分别与电流方向控制单元、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电流方向控制单元与全固态能量转换制冷装置的热电磁制冷元件相连,对热电磁制冷元件施加电流;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与全固态能量转换制冷装置的步进电机相连,驱动步进电机转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同步控制上位机分别给电流方向控制单元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使热电磁制冷元件能够在步进电机带动下按照设定的时间段到达要求的工作区域,并给热电磁制冷元件施加需要的工作电流方向和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2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91685.8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宽制冷温区的高熵掺杂镧铁硅基磁制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高熵掺杂镧铁硅基磁制冷材料的化学计量比称取单质原料,将称取的原料混合,进行熔炼,得镧铁硅基合金铸锭;其中高熵掺杂镧铁硅基磁制冷材料的化学计量式为LaFe11‑(x+y+m+n)CoxNiyCrmMnnSi2;2)热处理:将所得镧铁硅基合金铸锭进行高温退火热处理,进行淬火,即得所述镧铁硅基磁制冷材料。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显著拓宽所得磁制冷材料的制冷温度范围,并改善所得镧铁硅基磁制冷材料的单相性;且涉及的制备方法较简单、重复性好,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94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233507.8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电磁耦合的全固态能量转换制冷装置,包括框架平台、两块永磁体、四个制冷元件、绝缘隔热圆盘和转动机构;所述框架包括底部的第一平台和设于第一平台上方的第二平台,第二平台上布置有两块位置调节板;所述永磁体为U型磁体,两块永磁体的U型开口相对,且分别固定在两个位置调节板上;四个制冷元件两两相对,且沿周向均匀间隔安装在绝缘隔热圆盘的边部;绝缘隔热圆盘的中心穿过一根转轴,转轴的下端与转动机构相连,转动机构通过转轴和绝缘隔热圆盘带动制冷元件水平转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为四个制冷元件与热端冷端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材料用量更少、制冷效率更高、结构更紧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