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49312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138089.7
申请日:2009-05-0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 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2C13/14 , B02C13/28 , B02C13/282 , B02C13/286 , B02C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微细粒级卧式磨矿设备。其技术方案是:该磨矿机由研磨室和传动机构组成;研磨室的筒体安装中心线为水平,筒体内的水平长度为筒体内圆直径的1.5~2.5倍,筒体的内表面均衬有耐磨材料,筒体内填充有研磨介质[18];与筒体中心线重合的主轴[6]上垂直地装有5~8个搅拌叶轮[8],筒体左端的正下方设置有排矿装置,筒体右端的正上方设置有给矿口[7];主轴[6]的左端装在轴瓦[13]中,轴瓦[13]固定在筒体的左端盖[12]中心处,主轴[6]的右端穿过轴承[2]经联轴节[1]与电机联接;副叶轮[5]安装在筒体右侧的主轴[6]上。本装置的矿浆在高速运动的研磨介质碰撞、研磨作用下被粉碎,具有启动简单、介质能量密度大和磨矿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61508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60242.2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隧道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磁性隧道结包括:中心散射区以及与中心散射区直接连接的左电极区和右电极区;中心散射区的材料为碲烯;左电极区和右电极区为过渡金属掺杂的碲烯;左电极区和右电极区处于相同的应力场下。本发明中的磁性隧道结设计简单且磁阻比和电流传输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8597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61428.9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60K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仪表系统及其调度方法,电动汽车仪表系统,包括:电源模块、CAN通信模块、硬线信号采集模块、步进电机模块、蜂鸣器模块、按键模块、FLASH存储模块、TFT‑LCD显示模块、LED模块、段码液晶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的电压分为可切断和不可切断两类。将上述各个模块的任务,写成函数接口,并将任务划分为ASAP类和ALAP类,优先执行ASAP类任务。系统以改进的高响应比优先任务调度算法为依据,同时考虑任务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对任务优先级的影响,引进任务截止期错失机制,尽可能减小任务调度增加的系统开销,每次选取同类别中响应比最高的任务执行。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4761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054509.4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贵州岑祥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 襄阳远锐资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的六连杆翻转上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辊子输送机、四柱框架、翻转架连杆、液压缸;四柱框架下方设置翻转架连杆用于夹持切割后电池;翻转架连杆主体为带有矩形腔体的翻转架腔体,初始状态,翻转架腔体与进料辊子输送机水平对接,用于将切割后电池输送入翻转架腔体中被夹持;翻转架连杆通过V形连架杆和连架杆分别铰接悬挂在四柱框架下方,V形连架杆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铰接,液压缸的缸筒端铰接在四柱框架上;所述V形连架杆和连架杆设置为:当液压缸的活塞杆动作时,V形连架杆和连架杆带动翻转架连杆旋转180度而使得翻转架腔体底面朝上,以便将切割后的废旧铅酸蓄电池中酸液倒出。有效的解决目前人工对电池翻转移动回收率低、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06479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54523.4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贵州岑祥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 襄阳远锐资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铅酸电池翻转上线装置,用于对切割后废旧铅酸电池进行翻转与上线,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翻转机架、电池夹紧机构、翻转动力机构、推送机构;翻转机架下方设置电池夹紧机构、翻转动力机构、推送机构,电池夹紧机构与翻转动力机构连接并在翻转动力机构作用下实现翻转动作;电池夹紧机构初始状态时位于推送机构下方,通过翻转动力机构翻转到与推送机构相对应的水平高度时,推送机构动作而将电池夹紧机构中夹置的废旧铅酸电池推出。有效的解决了电池槽上线与翻转问题,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避免电池槽中的废酸液对环境与工人身体造成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73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1472363.1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煤气一键加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在故障状态或增开机组减开机组情况下,根据供电母线工作和负荷状态以及各加压机组的工作时长,进行热备机组、待增开机组和待减开机组的自动判别,继而实现倒机、增开机组、减开机组的自动控制;和/或包括根据加压机组的电流、机前翻板开度和风机总管出口压力检测数据,通过调节加压机组机前翻板开度实现风机总管压力智能控制的步骤。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热备机组、待增开机组和待减开机组的自动判别,以及增减机和倒机的自动控制;能够适应工厂连续化生产和检修、故障应急,同时避免多次启停对混合煤气加压系统造成的干扰。同时能够保证风机出口总管压力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2151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52010.5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轴运动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其方法包括:建立多轴运动系统的原始状态空间模型,获取原始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特性,通过动态特性修改原始状态空间模型,设计具有学习驱动能力的参数学习律,通过参数学习律,确定未知且时变的系统模型参数估计值通过系统模型参数估计值构建原始状态空间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器,获取轨迹误差耦合控制器,根据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及轨迹误差耦合控制器,构建多轴运动轨迹跟踪控制系统。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设计了系统模型参数估计值实现了对系统状态的准确估计;根据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及轨迹误差耦合控制器构建的系统,具有扰动补偿能力以及自适应学习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9825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0553520.0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多类恶意攻击的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检测方法,建立被控物理对象的统一的攻击模型,将被控物理对象和可能遭受多类恶意攻击的通信网络视为一个由网络层和物理层构成的组合对象;根据组合对象的数学模型发生变化定义ICPS的安全模态和非安全模态;利用ICPS在所述安全模态下的运行数据,计算安全模态的指示变量的基准值;以固定检测周期在线计算当前检测时刻的指示变量,量化当前检测时刻的指示变量与所述基准值的差异得到二者差值,根据差值检测结果确定ICPS受到攻击或发出安全信号。克服现有安全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单一类型网络攻击、且不能满足以跟踪控制为目的安全检测需求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7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72363.1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煤气一键加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在故障状态或增开机组减开机组情况下,根据供电母线工作和负荷状态以及各加压机组的工作时长,进行热备机组、待增开机组和待减开机组的自动判别,继而实现倒机、增开机组、减开机组的自动控制;和/或包括根据加压机组的电流、机前翻板开度和风机总管出口压力检测数据,通过调节加压机组机前翻板开度实现风机总管压力智能控制的步骤。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热备机组、待增开机组和待减开机组的自动判别,以及增减机和倒机的自动控制;能够适应工厂连续化生产和检修、故障应急,同时避免多次启停对混合煤气加压系统造成的干扰。同时能够保证风机出口总管压力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85975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0661428.9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60K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仪表系统及其调度方法,电动汽车仪表系统,包括:电源模块、CAN通信模块、硬线信号采集模块、步进电机模块、蜂鸣器模块、按键模块、FLASH存储模块、TFT‑LCD显示模块、LED模块、段码液晶模块。其中,电源模块的电压分为可切断和不可切断两类。将上述各个模块的任务,写成函数接口,并将任务划分为ASAP类和ALAP类,优先执行ASAP类任务。系统以改进的高响应比优先任务调度算法为依据,同时考虑任务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对任务优先级的影响,引进任务截止期错失机制,尽可能减小任务调度增加的系统开销,每次选取同类别中响应比最高的任务执行。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