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漏液的诊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7593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66086.X

    申请日:2024-06-2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漏液的诊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该诊断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的多种第一状态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参数包括壳压、交流内阻和绝缘电阻,不同的第一状态参数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风险等级,壳压、交流内阻和绝缘电阻对应的预设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当多种第一状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状态参数的数值变化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时,确定数值变化超过对应的预设阈值的第一状态参数为第一异常参数;确定第一异常参数对应的最高预设风险等级为第一漏液风险报警等级。本申请能够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预设风险等级更加精确地判断电池的漏液程度,以便于及时对车辆进行调控和管理。

    电池安全风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183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420145.0

    申请日:2024-04-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安全风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部分包括:实时获取电池中所有电芯在工作时的电压值,得到电芯电压数据;对电芯电压数据进行识别因子转换处理,得到电池的电芯识别因子数据;基于电芯识别因子数据对电池进行安全风险预测,并在确定电池存在安全风险时进行安全报警,能够在电池失控前对电池的安全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并在确定电池存在安全风险时及时进行风险报警,以便后续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以减少电池发生起火爆炸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

    电池风险诊断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8183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608986.4

    申请日:2024-05-16

    IPC分类号: G01R31/367 G01R31/389

    摘要: 一种电池风险诊断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用电设备,电池风险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在预设周期内以预设频率采集电池参数,计算得到预设周期内各相邻频率间电池参数的参数差;根据参数差确定电池拉弧的风险等级。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预设周期内以预设频率采集会因拉弧产生波动的相关电池参数,计算得到预设周期内各相邻频率间电池参数的参数差,并根据参数差确定电池拉弧的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电池的拉弧风险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提高用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9435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81125.1

    申请日:2024-08-07

    发明人: 周楷 林文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电池内部进行精准灭火的问题。该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冷却管、第一连通结构、冷却材料供给装置和消防材料供给装置。冷却管包括冷却管主体,冷却管主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冷却管主体设有至少一个消防开口,消防开口设有消防阀门,消防阀门用于在冷却管内的压力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打开所述消防开口。第一连通结构连接于冷却管主体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冷却材料供给装置连接于第一连通结构与第二端之间。消防材料供给装置连接于第一端。该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对电池的防护。

    气体采样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0914484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2210584.2

    申请日:2023-08-15

    IPC分类号: H01M50/333 H01M10/48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体采样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气体采样阀用于设置于外部构件,以用于对外部构件内部的气体进行采样,气体采样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阀芯以及气体采样单元,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沿第一方向相互对合并限定出阀芯腔,且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能够沿第一方向相互分离;第一阀体形成有用于与外部构件的内部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阀体形成有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通道,阀芯可运动地设置于阀芯腔内,以能够用于对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进行封堵或导通,且气体采样单元设置于阀芯腔内。设置于阀芯腔内的气体采样单元可以对外部构件的内部气体进行采样,从而能够对外部构件内部气体的状态进行评估分析,进而进行预警,提升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