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165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76409.9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市高淳区水务局
IPC: B01J23/745 , B01J31/22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5/00 , C09K17/40 ,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72 , B09C1/00 , C02F101/20 , C02F101/34 , C02F101/38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将生物质前驱体浸渍在铁盐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并超声0.5~1.0h,105~120℃烘干冷却至室温;将生物质前驱体转移至管式炉中,在连续通入氮气条件下进行分段热解:第一段在热解温度600~950℃下加热1~3h,第二段在热解温度1000~1500℃下加热0.5~1h;将热解所得固体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然后将固体混合物浸入螯合剂溶液中,磁力搅拌1~2 h;将固体混合物滤出,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70~85℃烘干,最终得到磁性生物炭,磁性生物炭用于活化过硫酸盐,在一定温度和pH条件下降解典型痕量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94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77537.8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质探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时间长、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水质探测系统包括光源、透光管、第一光谱辐射计和第二光谱辐射计;通过获取光源在定标方向上的第一辐射亮度值以及在测量方向上的第二辐射亮度值;进一步确定所述测量方向上待测水体的第一光束衰减系数;通过所述第一光束衰减系数与待测水质参数的关系模型,可实现确定通过所述透光管内待测水体的待测水质参数,所述待测水质参数是确定的,缩短水质监测的时间,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30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3724.7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3504 , G01P5/24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通量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自动测定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在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位置布设传感采集网络,实时测量大气中的CO₂浓度和垂直风速;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多重预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输入至碳通量计算模型中,基于涡度相关法原理,计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瞬时碳通量,引入高阶谱分析技术来捕捉非线性相互作用和高阶统计特性,生成最终的瞬时碳通量值;根据高维耦合模型计算影响系数,实时修正碳通量的计算结果。本发明,提高了碳通量测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碳通量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1901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47090.3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3/003 , A01K63/04 , C02F3/00 , C02F3/32
Abstract: 一种带净化功能的养殖设施系统,主要包括水箱养殖区域I、水箱养殖区域II、水下净化养殖区域。其中水箱养殖区域I由伞状天窗、垂直壁、隔离网组成。在水箱养殖区域II及铁丝笼中放置净化球(A),浮筒下面及铁丝笼下面挂有净化带状物(B)。固定支撑杆(C)通过垂直水箱壁上的挂耳固定在水底底泥中。水下净化养殖区域水底底部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净化植物,植株高度不接触到净化带状物(B)。本发明通过净化球(A)、净化带状物(B)可净化为污染水体,同时不同区域可以养殖不同水生动物,可以提高水生养殖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可做成大型的养殖系统在海洋或者河流、湖泊中使用,也可以做成小型养殖系统在农田渠道、城市河道等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2197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15291.5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9K17/40 , B09C1/08 , C09K1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7/40 , B09C1/08 , C09K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改良颗粒配方,由猪粪有机肥、生物质炭、胞外聚合物、改性茶叶渣粉、钢渣、钙镁磷肥、黏土粉、纳米级二氧化锰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颗粒。本发明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有明显的吸附、固定作用,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有所改善,进而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可以培肥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及养分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本发明还可以吸附一些有机污染物质,所以能应用到水底污泥治理,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本发明提高了农业废弃物的附加值,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是生态产业的有益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9300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04106.3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和分析空气中颗粒物粒度特征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颗粒物粒度特征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柱,所述电动伸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虎头拉杆,所述底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监测机构,用于监测不同高度的颗粒物粒度,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绝缘筒,所述绝缘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钉,所述环形钉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虎头拉杆固定连接,该监测和分析空气中颗粒物粒度特征的装置及方法,达到了便于对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的颗粒物进行监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7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64756.X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土流失监测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水土流失监测技术领域,利用光源发出光依次穿过棱镜系统和第一分析池、第二分析池、第三分析池、第四分析池、第五分析池和第六分析池,获得第一光谱曲线、第二光谱曲线、第三光谱曲线、第四光谱曲线、第五光谱曲线和第六光谱曲线,并计算得到光束衰减系数曲线:对光束衰减系数曲线进行处理,获得C6(λ)。本发明利用分析池装置的可变量程和优选波段,提高了从衰减系数曲线到悬浮物浓度的计算精度。本发明是透射且是连续光谱,测量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9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977537.8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质探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时间长、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水质探测系统包括光源、透光管、第一光谱辐射计和第二光谱辐射计;通过获取光源在定标方向上的第一辐射亮度值以及在测量方向上的第二辐射亮度值;进一步确定所述测量方向上待测水体的第一光束衰减系数;通过所述第一光束衰减系数与待测水质参数的关系模型,可实现确定通过所述透光管内待测水体的待测水质参数,所述待测水质参数是确定的,缩短水质监测的时间,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0659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259026.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农田原位稻麦菌循环生产方法,由水稻‑草菇联合生产与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等技术组成。水稻‑草菇联合生产是在农田原位通过大田原位整地、做畦挖沟、草菇接种、水稻移栽、生长环境管理Ⅰ、草菇采收、行间沟开挖、水稻收获等过程组成。水稻收获后在原位开展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包括畦块整地、白蘑菇接种、小麦直播、生长环境管理Ⅱ、白蘑菇采收、小麦收获。水稻‑草菇生产过程中当温度很高时设置大棚,顶部及上侧盖遮阳网,下侧不覆盖用于通风。小麦‑白蘑菇生产温度较低时根据畦块进行室内搭建小暖棚。然后按照上述两过程进行循环生产。本发明技术能够利用时空安排,充分利用大田土壤,节水节肥,不仅能够改良农田,还能够提高稻麦产量,得到高价值的食用菌。
-
公开(公告)号:CN11140659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59026.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农田原位稻麦菌循环生产方法,由水稻-草菇联合生产与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等技术组成。水稻-草菇联合生产是在农田原位通过大田原位整地、做畦挖沟、草菇接种、水稻移栽、生长环境管理Ⅰ、草菇采收、行间沟开挖、水稻收获等过程组成。水稻收获后在原位开展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包括畦块整地、白蘑菇接种、小麦直播、生长环境管理Ⅱ、白蘑菇采收、小麦收获。水稻-草菇生产过程中当温度很高时设置大棚,顶部及上侧盖遮阳网,下侧不覆盖用于通风。小麦-白蘑菇生产温度较低时根据畦块进行室内搭建小暖棚。然后按照上述两过程进行循环生产。本发明技术能够利用时空安排,充分利用大田土壤,节水节肥,不仅能够改良农田,还能够提高稻麦产量,得到高价值的食用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