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48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73133.3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Inventor: 吴攀 , 陆永军 , 宋云涛 , 陈康 , 徐雪鸿 , 陆彦 , 黄廷杰 , 左利钦 , 秦一飞 , 王堂中 , 姜倩 , 周曹宇 , 杨涛 , 王睿 , 谢金超 , 胡啸宇 , 张高斌 , 房洪旭 , 史明洋 , 李寿千 , 刘怀湘 , 朱明成 , 莫思平 , 王志力 , 侯庆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岸坡防护组件、岸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其中,上模块呈倒“山”字形结构,下模块为可与上模块可插接的正“山”字形结构,且下模块配有一体式基座板。通过上、下模块组合快速构建岸坡,可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力学稳定性高。拼装完成后,可形成稳固的整体式岸坡结构,达到良好的抗冲刷、护坡效果。上、下模块上开设的透水孔有利于保证水-土连通性,对生态友好,有利于岸坡生境的重建。上模块和下模块间的插接配合结构有利于出现岸坡崩退、突然坍塌等情况时,进行快速地护坡防护构建,于风险应急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305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573133.3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Inventor: 吴攀 , 陆永军 , 宋云涛 , 陈康 , 徐雪鸿 , 陆彦 , 黄廷杰 , 左利钦 , 秦一飞 , 王堂中 , 姜倩 , 周曹宇 , 杨涛 , 王睿 , 谢金超 , 胡啸宇 , 张高斌 , 房洪旭 , 史明洋 , 李寿千 , 刘怀湘 , 朱明成 , 莫思平 , 王志力 , 侯庆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岸坡防护组件、岸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其中,上模块呈倒“山”字形结构,下模块为可与上模块可插接的正“山”字形结构,且下模块配有一体式基座板。通过上、下模块组合快速构建岸坡,可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力学稳定性高。拼装完成后,可形成稳固的整体式岸坡结构,达到良好的抗冲刷、护坡效果。上、下模块上开设的透水孔有利于保证水‑土连通性,对生态友好,有利于岸坡生境的重建。上模块和下模块间的插接配合结构有利于出现岸坡崩退、突然坍塌等情况时,进行快速地护坡防护构建,于风险应急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4133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21862.6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山区河流动床物理模型推移质分层分区模拟方法,包括:对模拟河段进行底质采样,划分泥沙类型,将底质分布进行分层分区;计算各类型泥沙代表级配,划分泥沙组分并统计各组分的占比;构建泥沙相似比尺计算公式,计算各组分模型沙粒径,并配制各类型泥沙的模型沙;制作物理模型,按照各层区泥沙类型铺设预配制模型沙,进行动床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山区河流复杂底质条件下推移质运动规律的精准模拟,有效解决了动床物理模型中模型沙选取、模型沙铺设及推移质精确模拟的难题,丰富和发展了动床物理模型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034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236377.2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IPC: G06F30/18 , G06F18/2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域河网物理模型局部变比尺阻力相似设计方法,根据全域河网范围及场地条件确定全域物理模型比尺。确定全域河网中不满足阻力相似的局部河道/局部闸门,获得实际沿程水头损失/实际局部水头损失;开展局部河道/闸门变比尺物理模型过流能力试验,确定适宜的局部河道/闸门比尺;建立适宜的局部河道/闸门比尺与局部河道/闸门宽度的相关关系,提出局部河道/闸门比尺相似律。本发明提供了能够满足过流能力相似的局部变比尺设计方法,突破了全域河网物理模型局部河道及闸门尺度过小带来的阻力效应壁垒。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物理模型所测数据与实测数据高度吻合,实现了全域河网物理模型水动力的准确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337387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30663.9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位差岸滩的生态护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护滩结构施工:在滩面上铺设一层沙土,构成沙土层;在沙土层上铺设碎石,构成碎石层;在碎石层上铺设热镀锌钢丝网固定碎石层;在热镀锌钢丝网上构建若干护滩单元,每一护滩单元的施工方法为:在热镀锌钢丝网上铺设钢砂网;钢砂网上放置中空的预制混凝土块;预制混凝土块底部外围铺镇碎石;在预制混凝土块的种植孔洞内栽种护滩植物;护滩植物根系上层土壤用碎石压载;最后在预制混凝土块底部外围碎石铺镇处用混凝土固定;步骤二、在护滩植物栽种后一年内进行日常养护管理,以确保植物生长存活。本发明施工过程简便快速,布局简单,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边滩进行施工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5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10842394.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该装置由位于水面上方的浮载植物系统、微曝气充氧系统和位于水面下方的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浮载植物系统包括浮岛载体、植物种植篮、水生植物、固定链和锚钩;所述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由环框、固定扣和阿科蔓生态基组成;所述微曝气充氧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氧气泵、导气管和微孔圆管。本发明复合生态浮岛装置层次清晰明确,提供好氧环境,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小分子物质,增强扩大降解微生物群落,从而达到净化污染水体和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的目的。该发明系统结构稳定、环保高效,特别适用于地表污染河道、湖泊水体治理及景观水体的净化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46082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0249483.7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T17/00 , B29C64/393 , B33Y50/02
Abstract: 一种3D打印用航道模型快速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工程河段的包括地形高程的初始地形数据;确定模型制作范围;剔除初始地形数据中的非正常数据;确定模型两岸平顶高程;采用两岸平顶高程替换岸边高程;确定模型底部高程;整合模型边界控制点数据;进行离散处理;生成航道模型,切割模型为多个航道模型块,将模型块输出及打印。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迅速为任何复杂河道地形建立可供3D打印机识别的数字模型,可以确保河道地形模型与原型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6851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10457314.8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本发明设计的堤头结构为阶梯式结构,包括堤头平台和堤头斜坡;所述堤头平台包括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间通过第一堤头斜坡连接,堤头下级平台通过第二堤头斜坡延伸至河床;所述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迎水面呈圆弧状,堤头上级平台圆弧的两端点分别位于引河岸堤及主河岸堤上,堤头下级平台圆弧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引河岸堤及主河岸堤。本发明的堤头结构可使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在涨潮引水及落潮排水时水流能够平顺分流。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21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161378.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潮海岸潟湖弱流区流路多样性分时域提升方法。包括:建立湖区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导堤长度下污染物浓度数据;建立导堤长度与污染物浓度时域交换率的相关关系,确定适宜的导堤长度;基于选取的导堤长度建立湖区水动力物理模型,试验不同导堤高程下导堤下游固定断面的流量分布数据,构建不同流路时域多样性系数;建立导堤高程与不同流路时域多样性系数的相关关系,基于该相关关系确定适宜导堤高程。采用本发明方法,可分时域提升强潮海岸潟湖弱流区的流路多样性,解决湖区整体水动力和水质条件无法长效保障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0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73878.8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粉沙淤泥质海岸多分汊入海泓道保港减淤水量调控方法,包括建立粉沙淤泥质河口海岸沉积物输运数值模型,分区率定糙率参数、水动力、沉积物相关参数;根据入海河口外潮位和枢纽规划设计资料确定代表潮型,划定待比选泄流调控窗口期;根据外海大、中、小潮过程与不同强度的风浪掀沙过程,利用参数率定的模型计算窗口期中各泓道下泄不同流量时闸下泓道沉积物冲淤量,当冲淤量趋于零时,对应下泄水量即为入海泓道保港减淤的调控指标。本发明考虑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固结‑起动‑冲刷的全过程并分区计算潮滩糙率,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多分汊入海泓道闸下保港减淤所需水量,为粉沙淤泥质海岸多分汊建闸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提供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