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施工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51257.0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的初始距离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装配件为所述第一装配件的对接对象;获得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重量信息;将所述初始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重量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第一训练模型;获得所述第一训练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装配件下落速度渐变等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装配件下落速度渐变等级信息,获得第一对接速度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第一对接速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装配件的对接速度。解决了装配过程中因存在对接时的误差而导致建筑材料的浪费以及建筑物的不安全稳定问题。

    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7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56948.0

    申请日:2021-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包括:(1)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施工;(2)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3)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4)加固区域钢筋网片绑扎;(5)加固区域四边钢筋与中庭处地下室底板四边外伸钢筋连接牢固;(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7)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8)加固区四边设置警示标志,明确吊装机械停靠区域。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现场复杂环境及地下室顶板承载力要求,有效对比了地下室顶板跨外吊、布设塔吊吊装等方法,最终确定了“地下室顶板上吊装”方案,技术方案合理有效,满足工期要求。

    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24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64038.5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回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包括污水入口和净化装置本体,所述污水入口的外壁右侧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内侧安装有叶片,并且叶片的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抽水泵的下方连接有主流管,且主流管的两侧均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净化装置本体安装于主流管的底部,且净化装置本体的内侧安装有密封门,并且密封门的外壁连接有合页轴,所述净化装置本体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外壁固定有卡块。该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与现有的污水回用系统相比,有序控制药液和污水量,使用延续性更强,过滤效率更高,药水混合的效率更高,污水净化的效果更佳,便于对污水进行净化沉淀,稳定性更强。

    一种预制装配式板墙工字钢螺栓节点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8365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20742.4

    申请日:2017-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板墙工字钢螺栓节点施工工艺,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板墙与混凝土结构层固定连接。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板墙、混凝土结构层、节点工字钢、预埋螺栓、预留凹槽、调节垫片、螺母等。节点工字钢作为端部节点与预制装配式板墙在工厂制作为整体,现场吊装时将节点工字钢用预埋螺栓和螺母固定于设有预留凹槽的混凝土结构层上,并用调节垫片控制安装偏差。安装完,在预留凹槽处用细石混凝土将裸露的凹槽与节点接缝处浇筑并振捣密实,完成固定安装。本发明结构合理,节点强度大,吊装速度快,安装精度高,可实现一次安装就位,节点隐蔽性好,不影响整体美观。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的修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35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14596.9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断裂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的修复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顶部的浆料筒,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电源箱,所述浆料筒的内部设置有出浆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出浆装置包括出料单元和动力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活动杆、筒盖、连接杆、升降板和挤压板,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丝杆、轴承架和丝杆螺母。该用于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的修复装置,在对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处进行修复时,通过启动风机,风机从出风管和两个副风管产生风力,将断裂处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路面上的杂质与修补浆料混合后影响修复质量。

    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716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356948.0

    申请日:2021-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区域受限环境下地下室顶板吊装区加固施工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包括:(1)顶板加固区地下室结构柱施工;(2)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吊装就位;(3)加固区叠合板吊装就位;(4)加固区域钢筋网片绑扎;(5)加固区域四边钢筋与中庭处地下室底板四边外伸钢筋连接牢固;(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7)加固区纵横向预应力叠合T型箱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8)加固区四边设置警示标志,明确吊装机械停靠区域。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现场复杂环境及地下室顶板承载力要求,有效对比了地下室顶板跨外吊、布设塔吊吊装等方法,最终确定了“地下室顶板上吊装”方案,技术方案合理有效,满足工期要求。

    一种桥梁中间主箱梁拼装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8465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59627.8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中间主箱梁拼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拼装工艺如下:S1:底板单元定位组装;S2:中心横隔板组装;S3:侧边隔板组装;S4:边缘隔板组装;S5:第一竖板单元组装;S6:盖板的组装;S7:第一幅宽侧板组装;S8:第二竖板单元组装;S9:第二幅宽侧板组装;中间主箱梁拼装时,主箱梁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分体式拼装,自中间向两侧,拼装工艺合理有序,能够提高拼装效率;此外,在进行外部封装时,采用先焊接拼装底板上侧边区的第一竖板单元,再拼装盖板和第一竖板单元同一侧的第一幅宽侧板,最后再拼装另一侧的第二竖板单元和第二幅宽侧板,保证了主要载荷区域更容易操作焊接,焊接效果更好,提高焊接效率,增加承载能力。

    一种叠层梁杆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66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84622.X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梁杆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叠梁杆件、纵向叠梁杆件和框架立柱杆件;首先在框架结构的内侧额外增加框架立杆组件与框架结构相连,保证斗拱形状的框架结构稳定性;此外,纵向叠梁杆件中在对内隔板和加劲板进行安装时,需要对内隔板进行划设加劲板的安装区域,以避免加劲板整体焊接是偏差位置大,导致纵向叠梁杆件与横向叠梁杆件的衔接位置连接强度不够的情况;该叠层梁杆件结构提升了钢梁节段整体支撑强度以及纵向叠梁杆件与横向叠梁杆件的衔接处强度,增强了稳定性。

    一种建筑钢结构应力检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55895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088549.1

    申请日:2022-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应力检测设备,包括底板以及钢结构件,所述底板上通过两个移动机构安装有两个移动柱,两个所述移动柱上均固定安装有定位盒,且两个定位盒内均安装有定位机构,且钢结构件放置在两个定位盒之间,所述底板上通过两个侧杆固定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套,且滑套上通过滑动机构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通过压力检测器固定安装有挤压件,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中位柱、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驱动端上固定安装有绕线辊。优点在于:本发明既能够对钢结构件进行多点抗压应力的检测,检测精确度更高,又可对钢结构件进行抗弯应力检测,检测更为全面,检测范围更广,功能性较强。

    一种装配式施工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51257.0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的初始距离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装配件为所述第一装配件的对接对象;获得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重量信息;将所述初始距离信息和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重量信息作为输入数据输入第一训练模型;获得所述第一训练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装配件下落速度渐变等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装配件下落速度渐变等级信息,获得第一对接速度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第一对接速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第一装配件的对接速度。解决了装配过程中因存在对接时的误差而导致建筑材料的浪费以及建筑物的不安全稳定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