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的修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35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14596.9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断裂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的修复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顶部的浆料筒,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固定安装有电源箱,所述浆料筒的内部设置有出浆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出浆装置包括出料单元和动力单元,所述出料单元包括活动杆、筒盖、连接杆、升降板和挤压板,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丝杆、轴承架和丝杆螺母。该用于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的修复装置,在对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断裂处进行修复时,通过启动风机,风机从出风管和两个副风管产生风力,将断裂处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路面上的杂质与修补浆料混合后影响修复质量。

    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24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64038.5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回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包括污水入口和净化装置本体,所述污水入口的外壁右侧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内侧安装有叶片,并且叶片的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抽水泵的下方连接有主流管,且主流管的两侧均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净化装置本体安装于主流管的底部,且净化装置本体的内侧安装有密封门,并且密封门的外壁连接有合页轴,所述净化装置本体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外壁固定有卡块。该市政管网污水回用系统,与现有的污水回用系统相比,有序控制药液和污水量,使用延续性更强,过滤效率更高,药水混合的效率更高,污水净化的效果更佳,便于对污水进行净化沉淀,稳定性更强。

    一种绿色建筑碳排放监控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1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91931.5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监控方法如下:获取以往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活动数据和对应的碳排放量统计表;构建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深度学习预测模型;采用预处理后的以往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活动数据和对应的碳排放量统计表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取实时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活动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待预测的基础数据;将待预测的基础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模型,输出得到所需的碳排放量统计表;对所需的碳排放量统计表进行隐私安全处理后发送至对应的控制中心。本发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自动学习和适应不同建筑施工的碳排放模式,实现了更高的精度和时效性,同时采用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了数据的隐私安全。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83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57520.7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其包括安全帽体以及无刷电机风扇、制温结构、供电组件、防护结构。制温结构包括调温盒、拆卸安装在调温盒上的盒盖、对称开设在调温盒内壁两侧的两个插槽、活动连接在两个插槽之间的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和开设在调温盒下表面两侧的两个通风槽。防护结构包括弹性环板、气囊包和弹力护带。本发明具备有效的温控结构以满足施工人员头部适温的安全施工,避免了环境的恶劣温度影响施工人员在施工的可靠性,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基于在现有安全帽体中增设辅助性抗冲击结构,有效增强了安全帽体受冲击的防御能力,提高了头部缓冲保护的能力,施工安全性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一种安全施工的智慧管理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5093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98950.6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施工的智慧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施工支架的第一特征参数;获得施工支架的第一标准值;判断所述第一特征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满足时,智能管理平台向操作平台、工作平台发送第一指令,所述工作平台、操作平台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启动施工程序;获得所述施工支架的第一实时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特征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不满足时,获得第一警告信息,所述智能管理平台根据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向操作平台、工作平台发送第二指令,所述工作平台、操作平台分别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启动警告程序,达到了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可靠运行的技术效果。

    一种现浇竹节型泥浆护壁灌注桩

    公开(公告)号:CN10693959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116907.8

    申请日:2017-0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38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竹节型泥浆护壁灌注桩,经过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泥浆的制备、成孔、扩孔、清孔、下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和高压注浆步骤,完成现浇竹节型泥浆护壁灌注桩的工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搅拌桩与传统的搅拌桩相比,把所用的截面型式改为竹节型,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既提高了桩基的抗拔承载力,又提高了桩基的抗压承载力,适当的施工方法又可以达到止水的目的,更显著的优点是,比采用传统灌注桩更能节省了桩长,更加经济、适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管线的自复位抗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6045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40341.6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管线的自复位抗震支座,涉及地下构件抗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调节箱、抗震箱和管箍,抗震箱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梯形支撑块,第一管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管体,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抗震箱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梯形支撑块固定连接,支撑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梯形支撑块固定连接,调节箱的内部设置有复位机构和调节机构,本发明实现抗震功能之后,复位机构、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产生形变进行自复位,将支座恢复至正常状态。

    一种基于Bim的维护建筑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500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97058.6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维护建筑设备的方法:获得第一建筑中第一管道的管道类别信息;根据管道类别信息,获得第一维护策略信息;获得第一建筑的Bim模型;根据第一建筑的Bim模型,获得第一管道的第一时间采集的第一参数信息,获得第一管道的第二时间采集的第二参数信息,将第一参数信息和第二参数信息输入第一训练模型,获得第一训练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第一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管道老化等级信息;根据第一管道的第一管道老化等级信息,获得第一维护参数,修正第一维护策略信息,获得第二维护策略信息,进而获得第一维护指令信息,对所述第一管道进行维护,达到对建筑设备进行准确的老化判断,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技术效果。

    一种预制装配式板墙工字钢焊接节点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759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0020740.5

    申请日:2017-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板墙工字钢焊接节点施工工艺,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板墙与楼地层固定连接。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板墙、混凝土结构层、节点工字钢、焊缝、预留凹槽、预埋钢板和加强筋等。节点工字钢作为端部节点与预制装配式板墙在工厂制作为整体,现场吊装时将节点工字钢采用焊接方法与带有加强筋的预埋钢板连接安装。安装完,在预留凹槽处用细石混凝土将裸露的凹槽与节点接缝处浇筑并振捣密实,完成固定安装。本发明结构合理,节点强度大,吊装速度快,安装精度高,可实现一次安装就位,节点隐蔽性好,不影响整体美观。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5006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897069.4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幕墙的第一图像信息;根据第一幕墙的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幕墙的第一单元板块信息与第二单元板块信息;获得第一单元板块的第一空间位置信息;获得第二单元板块的第二空间位置信息;判断第一空间位置信息与第二空间位置信息是否存在偏差角;当第一空间位置信息与第二空间位置信息存在偏差角时,获得第一修正角度参数;获得第一幕墙的第一施工环境信息;根据第一施工环境信息与第一修正角度参数,修正第一幕墙的第一图像信息。解决了由于现场施工环境对实际施工的影响,导致依据施工图施工会存在一定偏差,施工图的准确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