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13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585792.3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 , 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氟代碳酸乙烯酯、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3‑氟‑1,3‑丙烷磺酸内酯和苯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所述苯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氟、氟代烷基、甲氧基乙酸乙酯、醚基、乙氧基、乙酰基、乙烯基、氰基、苯基、环己基、异硫氰基和磺酰胺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异的高温存储性能、低温放电性能、耐过充性能以及循环性能,即综合性能更加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219106353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2946205.1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50/213 , H01M50/284 , H01M50/2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机用的电池包和水机,属于水机的电池组设计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组,每个单体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每个所述单体电池组的正极,且与所述正极电连接;第二连接片,设置于所述每个所述单体电池组的负极,且与所述负极电连接;电池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组,以将所述电池组嵌入水机内;绝缘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PCB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电池支架远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柔性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PCB保护板远离所述电池支架的一侧。该电池包及水机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水机,从而便于集成至水机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219086105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23154608.9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5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架组件及储能电池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框架和连接组件,所述至少两个固定框架平行且间隔布置,且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框架之间设有框架固定桥以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固定框架连接成具有容置空间的整体框架,所述电池组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整体框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为能够将上下方向堆叠的两个所述整体框架上的相邻所述固定框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组件简化了现有储能电池机柜的安装方式,在保证原有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了多种应用场景的功能,具有安装便利、高效,使用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6979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510510716.0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包制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比能电池包内部阻燃降温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阻燃剂进行微胶囊化处理后填充在电池包内部以解决高比能电池包内因某只电芯短路等故障引起温度巨变而造成起火燃烧乃至爆炸的问题。本发明的作用是当电池包内部温度升到一定值后,装有阻燃剂的微胶囊壳体迅速溶解或破裂,释放出阻燃剂,通过对电池包内部局部高温区及周围形成隔离膜的物理途径和终止自由基的化学途径,消耗或稀释氧气,达到阻燃降温的功能,终止了高温区域的扩散,消除和减少起火隐患,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微胶囊阻燃剂避免了较大灭火装置的安装,更加的轻便、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659725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26900.6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R3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2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B防错检测工装,该PCB防错检测工装包括:红外感应机构、检测机构、动力机构和报警机构;PCB能够固定于红外感应机构的顶部,检测机构设置于红外感应机构的上方,并且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检测机构沿着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以通过检测机构下方的检测针检测PCB;检测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红外感应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红外线接受器且红外线接受器与报警机构相连接。该PCB防错检测工装能够规避因检测机构的偏移而误判PCB品质的情况的发生,进而提高PCB检测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12601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10289720.6
申请日:2010-09-25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容量高功率锂电池组的保护控制方法,所述的系统实时监测电池模块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等参数,能对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进行监控和协调,对电池状态作出自动判断,通过控制器控制每个均衡单元对一节电池或一组电池进行保护与动态均衡管理,电路工作开始时间可以涵盖电池组的整个充电或放电周期。系统采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控制输出等功能,具有控制精确,扩展简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689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01409.3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方型电池的串并联组合连接固定装置,该串并联组合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电池中框(2),所述电池中框(2)中形成有与方形电池相配合的容纳腔,多个所述电池中框(2)依次并行排列,并通过固定机构相固定。该用于方型电池的串并联组合连接固定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装工艺过程所用的零配件过多无法固定的问题,实现了方形电池的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161792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11172.X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内自循环匀衡控温方法,该方法将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块与绝缘性液体直接接触,当电池模块局部过热时,能够通过液体的内部自动循环流动将热量导出,从而使电池模块内部受热均匀,达到均衡温度的目的,最终使电池包在使用过程时内部温度控制在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之间,提高了电池包内部温度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4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67312.7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多并多串组合体,其包括多支单体圆柱形锂离子电池通过联接片点焊联接成一个串联体,由专用的端部支架和中间联接拼装支架组装而成一个串联组合单元。多个串联组合单元通过中间联接拼装支架上的燕尾插槽拼装成一个多组串联组合单元的片状多串多并组合体。在中间联接拼装支架上插上U形双金属片然后将多个片状多串多并电池组合体叠加拼装在一起就组装成一个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多串多并组合体,从而实现对整组多串多并锂离子电池组合体的安全保护。这种电池组合体适用于制作带动电动机或储能电站的大容量蓄电池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33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62213.6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池的组合连接装置。它仅需连接块和导电片就可实现电池的固定夹紧和串并联作用,减少了工艺过程,起到方便、经济实用的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在汇流铜排与电池连接板之间增加导电薄板,使之具有熔断作用,有效防止因电流过大而引起的事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