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84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06435.X
申请日:2024-04-03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以续随子的种子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化合物Secolathyrenoic acid C,其骨架属于裂环二萜,该化合物对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可为抗白血病药物筛选提供新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077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38720.7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金银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移栽定植、中耕除草、施肥、修枝、排灌、采摘。本发明通过薄壳山核桃和金银花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林间闲置的地块,以短养长,创造经济效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进行薄壳山核桃套种金银花,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林地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薄壳山核桃林维护成本,是一种具有高效益的种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32920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0320567.5
申请日:2018-04-11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领域。具体涉及以灰毡毛忍冬的根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化合物灰毡毛忍冬乙素(lonimacranthoidin B),其骨架属于syn‑海松烷型(syn‑pimarane)二萜,该化合物对农业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抗农业病原真菌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71350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683834.2
申请日:2020-07-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两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用途,属于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所述化合物分别为4’-O-甲基光甘草定和欧甘草素B,可从甘草属植物中分离提取,亦可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方法制备。所述化合物可有效的抑制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枸杞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香蕉枯萎病菌、稻瘟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所述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加工制成的植物源杀菌剂可用于防治上述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等特点,与现有杀菌剂交替使用可以缓解抗药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78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36654.1
申请日:2019-05-24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摘要: 补骨脂素在防治植物细菌病害中的用途,属于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公开了补骨脂素在防治植物细菌病害中的用途。该化合物可有效的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等黄单胞菌的生长,该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加工制成的植物源杀菌剂可用于防治黄单胞菌引起的植物细菌病害。使用该化合物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3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26702.9
申请日:2019-05-22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405/14 , A01N43/40 ,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永瓣藤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永瓣藤茎叶为原料,经醇提、硅胶纯化、制备液相分离,通过质谱和光谱分析,鉴定得一个新化合物1α-烟酰氧基-6β-(5-羧基-N-甲基-2-吡啶酮基)-9α-苯甲酰氧基-8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命名为永瓣藤素G。该化合物可用于防治山核桃疮痂病和炭疽病。
-
公开(公告)号:CN1083235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61240.5
申请日:2018-03-28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首次以蓬莪术植物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用于防治辣椒疫病,初步研究了蓬莪术植物挥发油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证明蓬莪术植物挥发油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对辣椒疫病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可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蓬莪术植物挥发油防治辣椒疫病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低残留,对作物安全,对非靶标作物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98732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321499.0
申请日:2015-06-12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405/14 , A01N43/40 , A01P7/04 , A01P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杀虫农药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抗菌杀虫农药中的用途,所用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如摘要附图所示,命名为1β‑乙酰氧基‑6α‑[(‑N‑甲基‑2‑吡啶酮‑5‑基)甲酰氧基]‑8β‑烟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其特征是以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se Rehd.)茎叶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获得。该化合物作为杀虫剂对小菜蛾、菜青虫、玉米粘虫、斜纹夜蛾、银纹夜蛾、豌豆蚜虫、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二十八星瓢虫害虫均有显著抗虫效果,作为杀菌剂对油菜菌核、小麦纹枯菌、小麦赤霉菌、草莓灰菌有显著杀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505426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611366.6
申请日:2017-07-25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30/90
CPC分类号: G01N30/9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巨大戟醇快速鉴别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将续随子醇提液回收溶剂后的上层部分进行碱水解、中和、萃取,挥干溶剂后加甲醇溶解;2)取上清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3)取出薄层板,吹干,喷以显色剂显色,加热至条带清晰;4)将薄层板置于365nm下进行观察,可见巨大戟醇为浅蓝色斑点,其他物质为橙黄色、青色、粉红色斑点。本发明具有高效、简便、准确、可靠的优点,填补了巨大戟醇特异性快速检测鉴别方法的空白,可用于巨大戟醇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8929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11803.8
申请日:2017-02-28
申请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D471/14 , A01N43/90 , A01P1/00 , A01P3/00
CPC分类号: C07D471/14 , A01N43/90
摘要: 本发明涉及1个具有农药用途的天然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去氢吴茱萸碱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提供了用吴茱萸属(Evodia)植物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Dode)Huang)、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var.bodinieri(Dode)Huang)、华南吴萸(E.austrosinensis)、臭辣吴萸(E.fargesii)及臭檀吴萸(E.daniellii)的鲜(或干)果实的提取、分离、纯化去氢吴茱萸碱的生产工艺。本发明还涉及对该化合物抗农业病原真菌、细菌的活性分析,发现该化合物对农业病原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