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84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06435.X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以续随子的种子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化合物Secolathyrenoic acid C,其骨架属于裂环二萜,该化合物对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可为抗白血病药物筛选提供新的先导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077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38720.7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金银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移栽定植、中耕除草、施肥、修枝、排灌、采摘。本发明通过薄壳山核桃和金银花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林间闲置的地块,以短养长,创造经济效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进行薄壳山核桃套种金银花,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林地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薄壳山核桃林维护成本,是一种具有高效益的种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40934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1221214.3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13/06 , A61P35/00 , A61K31/5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治疗肿瘤疾病的生物碱类新化合物——吴茱萸乙二胺A(3‑(2‑(4‑methoxy‑2‑oxo‑1,4‑dihydro‑2H‑benzo[d][1,3]oxazin‑4‑yl)ethyl)‑1‑methylquinazoline‑2,4(1H,3H)‑dione)的制备方法和在医药领域中的治疗癌症的用途,可用于医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78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36654.1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补骨脂素在防治植物细菌病害中的用途,属于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公开了补骨脂素在防治植物细菌病害中的用途。该化合物可有效的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等黄单胞菌的生长,该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加工制成的植物源杀菌剂可用于防治黄单胞菌引起的植物细菌病害。使用该化合物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3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26702.9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05/14 , A01N43/4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永瓣藤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永瓣藤茎叶为原料,经醇提、硅胶纯化、制备液相分离,通过质谱和光谱分析,鉴定得一个新化合物1α-烟酰氧基-6β-(5-羧基-N-甲基-2-吡啶酮基)-9α-苯甲酰氧基-8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命名为永瓣藤素G。该化合物可用于防治山核桃疮痂病和炭疽病。
-
公开(公告)号:CN10923256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81066.X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71/04 , A01N43/90 , A01P1/0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个具有农用杀菌剂用途的天然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瑞特西宁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提供了用四数花属(Tetradium)植物吴茱萸(Tetradium rutaecarpa)、楝叶吴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华南吴萸(Tetradium austrosinense)、牛紏吴萸(Tetradium trichotomum)、无腺吴萸(Tetradium fraxinifolium)、石山吴萸(Tetradium calcicola)及臭檀吴萸(Tetradium daniellii)【原植物名为:吴茱萸属(Evodia)植物吴茱萸(E.rutaecarpa)、楝叶吴萸(E.glabrifolia)、华南吴萸(E.austrosinensis)、牛紏吴萸(E.trichotomum)、无腺吴萸(E.fraxinifolium)、石山吴萸(E.calcicola)及臭檀吴萸(E.daniellii)】的鲜(或干)果实的提取、分离、纯化瑞特西宁的生产工艺。本发明还涉及对该化合物抗农业病原真菌、细菌的活性分析,发现该化合物对农业病原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235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61240.5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首次以蓬莪术植物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用于防治辣椒疫病,初步研究了蓬莪术植物挥发油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证明蓬莪术植物挥发油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活体条件下对辣椒疫病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可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蓬莪术植物挥发油防治辣椒疫病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低残留,对作物安全,对非靶标作物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98732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321499.0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05/14 , A01N43/40 , A01P7/0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杀虫农药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抗菌杀虫农药中的用途,所用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如摘要附图所示,命名为1β‑乙酰氧基‑6α‑[(‑N‑甲基‑2‑吡啶酮‑5‑基)甲酰氧基]‑8β‑烟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其特征是以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se Rehd.)茎叶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获得。该化合物作为杀虫剂对小菜蛾、菜青虫、玉米粘虫、斜纹夜蛾、银纹夜蛾、豌豆蚜虫、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二十八星瓢虫害虫均有显著抗虫效果,作为杀菌剂对油菜菌核、小麦纹枯菌、小麦赤霉菌、草莓灰菌有显著杀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8929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11803.8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71/14 , A01N43/90 , A01P1/00 , A01P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1/14 , A01N43/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个具有农药用途的天然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去氢吴茱萸碱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提供了用吴茱萸属(Evodia)植物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Dode)Huang)、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var.bodinieri(Dode)Huang)、华南吴萸(E.austrosinensis)、臭辣吴萸(E.fargesii)及臭檀吴萸(E.daniellii)的鲜(或干)果实的提取、分离、纯化去氢吴茱萸碱的生产工艺。本发明还涉及对该化合物抗农业病原真菌、细菌的活性分析,发现该化合物对农业病原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017199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394933.8
申请日:2015-07-08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311/36 , C07D311/40 , A61K31/352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碱蓬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化合物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其化学名:7,2′‑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7,2′‑dihydroxy‑5,6‑dimethoxyisoflavone),结构式如下所示。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该化合物对LPS,ConA诱导的免疫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碱蓬黄酮乙具有很好的免疫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免疫力疾病的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