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分体式海洋垃圾处理船

    公开(公告)号:CN1162157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95651.0

    申请日:2022-12-12

    Inventor: 张哲绎 张晟博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功能分体式海洋垃圾处理船,包括:用于投放副船和运输垃圾的主船;至少一个用于收集软质垃圾的副船;至少一个用于收集硬质垃圾的副船。所述主船的船身设置有多个副船安置舱(8)和多个存储不同种类垃圾的垃圾储存模块,两种功能的副船安装在主船上相应的副船安置舱内,通过多连杆对接模块投放副船并辅助副船完成垃圾倾倒工作。该处理船设置有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垃圾水陆运输等多个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水面塑料垃圾收集设备的位置和环境局限性,解决了垃圾收集数量少、效率低、分类困难等问题。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32177.X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发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方法,包括: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边缘环裂纹试样;设定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的混合比找到混合比与对应的载荷比q的关系;分别开展试样在拉伸和扭转的加载‑卸载测试获得拉伸刚度Kp、扭转刚度KT;由q、Kp、KT获得拉‑扭加载位移速率比保证不变,在位移加载模式下开展设定混合比下的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记录破坏时刻的拉伸载荷和扭转载荷;进而获得分层破坏时刻对应的I型应变能释放率分量和III型应变能释放率分量,获得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本发明能实现在拉‑扭试验机上开展任意混合比模式下的I/III混合型分层断裂的加载测试和数据处理,便于材料性能测试和工程应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84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632177.X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发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方法,包括: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边缘环裂纹试样;设定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的混合比找到混合比与对应的载荷比q的关系;分别开展试样在拉伸和扭转的加载‑卸载测试获得拉伸刚度Kp、扭转刚度KT;由q、Kp、KT获得拉‑扭加载位移速率比保证不变,在位移加载模式下开展设定混合比下的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测试,记录破坏时刻的拉伸载荷和扭转载荷;进而获得分层破坏时刻对应的I型应变能释放率分量和III型应变能释放率分量,获得I/III混合型层间断裂韧度。本发明能实现在拉‑扭试验机上开展任意混合比模式下的I/III混合型分层断裂的加载测试和数据处理,便于材料性能测试和工程应用。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3D打印机逆反馈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3953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10379.7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3D打印机逆反馈检测方法及系统,依靠RGBD深度摄像头以及携带旋转升降机构的3D打印机,对在打印零件实现全方位的扫描,依靠RGBD算法与MVS算法分别对在打印零件进行三维重建,随后将两种算法下的重建模型进行对比,如两模型的相似程度大于所规定的阈值,则将MVS和RGBD算法三维重建后的重建模型分别与含支撑材料的三维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否则重新进行两种算法的三维重建。该发明以实现对在打印零件的加工误差检测,并将正在打印的不合格零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应措施,实现3D打印检测过程的完全自动化,提高3D打印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串列翼飞行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63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04837.9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便携式可折叠串列翼飞行器,包括机架、前机翼、机臂、后机翼、电池筒、直线电机、卡盘、固定座、一号滑动盘、一号弹簧、卡盘复位弹簧、二号弹簧、二号滑动盘、臂翼连接件、自锁结构和双球头母连杆;固定座和卡盘位于电池筒中部,卡盘与直线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卡盘复位弹簧与固定座和卡盘连接;一号滑动盘滑动安装在电池筒前端,一号弹簧与一号滑动盘和固定座连接;二号滑动盘滑动安装在电池筒后端,二号弹簧与二号滑动盘和电池筒连接;臂翼连接件位于电池筒前端,臂翼连接件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机臂,机臂的头部与臂翼连接件转动连接,通过自锁结构与一号滑动盘转动连接;臂翼连接件的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前机翼,电池筒后端的两侧转动连接后机翼;折叠状态下,机臂和后机翼均与卡盘卡接在一起。该飞行器不仅便于携带,而且提高了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种双排精量播种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51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60762.1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双排精量播种器,包括可更换播种盘、播种盘挡板、底座、底盘、播种器外壳、播种盖、插拔挡板、滚筒刷和工业锁扣;底盘中心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播种盘挡板和可更换播种盘,底座和底盘转动安装;播种器外壳安装在底座上侧,工业锁扣将播种器外壳与底盘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滚筒刷的工业毛刷的长毛与可更换播种盘的上表面相接触;插拔挡板下侧安装在底座的凸台的方形通孔内,插拔挡板的底面与可更换播种盘上表面接近,阻挡进入可更换播种盘的种子孔内的种子进入播种器外壳的扇环型护罩的覆盖区域内。在底座上安装有两个滚筒刷,配合可更换播种盘和播种盘挡板能够实现种子的双排播种,同时在不增大结构整体尺寸的前提下保证了播种行距。

    一种水陆两栖的莲藕采收一体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084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278223.X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水陆两栖的莲藕采收一体化设备,包括主体框架、水力冲刷机构、收集机构和螺旋轮行走机构;水力冲刷机构包括连接架和喷嘴组件;连接架倾斜布置在主体框架的后端且俯仰角度可调节;喷嘴组件安装在连接架上,喷嘴组件在连接架上的位置可调节,喷嘴组件上布设有多个喷头;收集机构包括螺旋桨、传送带和收集袋;两个螺旋桨位于主体框架的前端,两个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水流使莲藕进入到传送带上,经过传送带进入到收集袋内;两个螺旋轮行走机构对称安装在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螺旋轮行走机构通过改变螺旋轮的状态实现设备在水中和陆地上的行进。该设备实现了水陆两栖,喷射范围和距离可调节,还避免了额外施加压力吸取莲藕对莲藕造成的损伤。

    一种基于临界平面的多轴变幅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6001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08506.X

    申请日:2023-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轴机械疲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临界平面的多轴变幅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获取金属材料的单轴拉压疲劳极限与纯扭转疲劳极限、拉伸屈服强度与剪切强度;计算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参数、静力性能参数和每一级载荷的多轴疲劳加载软性系数,确定出金属材料的临界平面;获取每一级载荷临界平面上的等效疲劳损伤参量,根据每一级载荷临界平面上的等效疲劳损伤参量得到金属材料在多轴变幅加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本发明形式简单,且仅需通过查阅手册获取金属材料的性能参数,即可准确预测金属材料在多轴变幅加载下的疲劳寿命。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3D打印机逆反馈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395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810379.7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3D打印机逆反馈检测方法及系统,依靠RGBD深度摄像头以及携带旋转升降机构的3D打印机,对在打印零件实现全方位的扫描,依靠RGBD算法与MVS算法分别对在打印零件进行三维重建,随后将两种算法下的重建模型进行对比,如两模型的相似程度大于所规定的阈值,则将MVS和RGBD算法三维重建后的重建模型分别与含支撑材料的三维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否则重新进行两种算法的三维重建。该发明以实现对在打印零件的加工误差检测,并将正在打印的不合格零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应措施,实现3D打印检测过程的完全自动化,提高3D打印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工”字形悬臂梁弯曲试验的夹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545114U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20989549.7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工”字形悬臂梁弯曲试验的夹具装置,包括底座单元、上翼缘夹具单元和下翼缘夹具单元,上翼缘夹具单元和下翼缘夹具单元的一侧呈上下位置均固定在底座单元上,上翼缘夹具单元和下翼缘夹具单元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容纳“工”字梁试验件的上下翼缘的U型槽,两个U型槽之间竖直距离不小于“工”字梁试验件的高度;“工”字梁试验件的上翼缘的下表面和下翼缘的上表面分别左右对称安装两个腹板夹具单元;腹板夹具单元一侧紧贴“工”字梁试验件的上、下翼缘的直角部分,另外一侧的能够避开“工”字梁试验件的翼缘区域与上翼缘夹具单元或下翼缘夹具单元固定在一起。可以在不破坏试验件的情况下,对“工”字梁试验件起到有效的夹持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