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57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62467.7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变形工艺。本发明提供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变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用于制备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烧结坯进行热挤压,然后室温下进行旋锻;所述热挤压的温度为900~950℃,热挤压时的挤压比为(3~10):1;所述旋锻的单道次压下量为0.2~2mm。通过选用较小挤压比的热挤压和小变形量的旋锻的组合变形工艺,热挤压使材料部分致密化,再通过后续的旋锻进一步致密化,材料的变形抗力小,能够大幅降低热挤压时的开裂情况,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同时实现较高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87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6924.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铜基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铜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高强度耐腐蚀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设计铜合金的成分组成将铜、锰和Ni‑Cr中间合金熔炼后进行铸造,得到铜合金铸锭,对铜合金铸锭进行形变热处理,铜合金中Cr的质量分数为5~7%。通过加入Ni‑Cr中间合金引入Cr的方式,能够避免Cr在Cu中的室温固溶度低,导致较高含量Cr难以直接加入的问题,可得到高Cr含量且合金元素均匀分布的铜合金铸锭,通过调控合金成分及形变热处理工艺,能够显著降低铜合金的腐蚀速率,改善铜合金的腐蚀性能,实现铜合金高强、耐腐蚀性能的协同提升,有望作为新型的工程材料在海水环境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47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25932.6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固液界面形状的检测方法,包括:首先向熔炉内加入第一类金属并获得第一金属熔体,然后通过连铸获得第一金属杆坯,一定时间段后向熔炉内添加与第一类金属颜色有明显区别的第二类金属,获得混合金属熔体,并通过连铸获得混合金属杆坯,最后检测第一金属杆坯与混合金属杆坯交界处的界面形状,该界面形状即为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形状。本发明基于连铸过程中通过改变杆坯初期和后期的熔体金属成分,从而使不同时期形成的杆坯具有明显颜色和状态差异,不同时期形成的杆坯形成易于识别的交界处,而该交界处的界面形状即为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567327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1379572.6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形状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快速移动设置于熔炉内的液面控制棒,使得与熔炉连通的结晶器内的熔体快速回流至熔炉,熔炉内的熔体液面低于结晶器腔体内液面,在杆坯的端部形成当前时刻的固液界面形状。通过此方法获得的固液界面形状可直接观测,同时该操作均发生在封闭的结晶器和熔炉内,从而避免了材料浪费和熔体泄露,降低了操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979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08172.0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销盘式摩擦‑腐蚀多环境耦合实验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腐蚀环境单元,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的腐蚀介质;电化学单元,包括电化学工作站、位于箱体内的工作电极,和一端插入到箱体内的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均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摩擦磨损单元,包括旋转单元和法向力加载单元,所述旋转单元的一端连接有试样,且伸入至所述箱体内的一侧,所述法向力加载单元的一端连接有摩擦副,且伸入至所述箱体内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试样和所述摩擦副之间接触运动实现摩擦磨损过程。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度高,功能全面,能够获得不同腐蚀和摩擦条件下的电化学数据和摩擦磨损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239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86925.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铝基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铝基复合材料包括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复合在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的摩擦层,摩擦层包括铝基体,铝基体内沿铝基体厚度方向复合有至少两层纤维布,所述纤维布的铺展方向与所述摩擦层承受摩擦的方向一致,纤维布被铝基体浸润渗透形成一体结构。通过设置摩擦层,其中陶瓷颗粒能够大幅提高铝基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布层协同提高了铝基材料的抗压能力和结构稳定性以及高温稳定性和耐用性,摩擦层增强了材料的耐腐蚀和载流摩擦性能,适用于需要高强重比、耐磨耐蚀和良好热稳定性及导电性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04315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0090540.2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铜合金的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铜合金偏析的方法。该改善铜合金偏析的方法包括将铜合金铸锭进行两级均匀化退火的步骤;其中第一级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为900‑950℃,时间为30‑60min,第二级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为800‑850℃,时间为120‑360min。本发明的改善铜合金偏析的方法,采用两级均匀化退火工艺,第一级均匀化退火为高温短时,实现易偏析元素的快速固态扩散,同时又避免高温长时间导致的晶粒粗大;第二级均匀化退火为低温长时,实现充分的固态扩散,进一步改善偏析。利用该两级均匀化退火方式,可改善微观枝晶偏析,实现组织和性能均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446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25886.2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F119/08 , G06F119/12 , G06F11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限元铸造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铸造过程界面换热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铸件的几何模型,并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网格化模型;对网格化模型进行属性定义;基于属性定义后的网格化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和界面换热条件;基于所述边界条件和界面换热条件,获取网格化模型铸造过程中的冷却时间和界面换热系数的对应关系;对实际铸造过程中的网格化模型的温度进行测量,直至达到设定温度值,得到实际冷却时间;利用所述实际冷却时间和对应关系计算得到与实际情况匹配的界面换热系数。本发明能够通过仿真模拟准确的计算出界面换热系数和冷却时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获取与实际情况匹配的界面换热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924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3853.8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C08L33/26 , C08K3/04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L53/02 , C08L75/04 , H05K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屏蔽添加剂、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磁屏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电磁屏蔽添加剂,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颗粒吸附导电填料制得,采用本发明的电磁屏蔽添加剂制备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时,电磁屏蔽添加剂可以在聚合物基体中相互搭接,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提高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此外,当制得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在破碎后,导电填料依然吸附在聚丙烯酰胺凝胶颗粒上,将破碎后的材料在溶剂中进行混合、成型、干燥后,依然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747563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1474390.7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工程用Cu‑15Ni‑8Sn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海洋工程用Cu‑15Ni‑8Sn基合金包括下述百分含量的组分:Ni 14%‑16%、Sn 7%‑9%、Zn 0.3%‑2.0%、Si 0.2%‑1.5%、Al0.15%‑2.0%、Mn 0.2%‑1.6%、Ce 0.02%‑0.8%和Y 0.02%‑1.0%,余量为Cu。本发明的海洋工程用Cu‑15Ni‑8Sn基合金铸态组织均匀,枝晶偏析得到明显改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优良,适合海洋工程关键部件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