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负荷静态特性在线智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3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11247.2

    申请日:2019-06-13

    IPC分类号: G06K9/62 G06N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负荷监测与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负荷静态特性在线智能识别方法,包括负荷分类器训练、实测数据预处理、电网负荷节点智能分类以及区域负荷特性在线识别四个步骤。本发明针对现有等效负荷的电压特性未准确计及导致电力系统在线仿真出现误差和负荷建模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在线识别方法,克服现有的负荷节点分类和负荷参数识别的问题,解决潮流计算和动态潮流计算对节点静态负荷特性的需求,对电力系统负荷的在线预测进行拓展,具有精度高,时效性好、调节性强的优点。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负荷静态特性在线智能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38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511247.2

    申请日:2019-06-13

    IPC分类号: G06K9/62 G06N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负荷监测与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负荷静态特性在线智能识别方法,包括负荷分类器训练、实测数据预处理、电网负荷节点智能分类以及区域负荷特性在线识别四个步骤。本发明针对现有等效负荷的电压特性未准确计及导致电力系统在线仿真出现误差和负荷建模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在线识别方法,克服现有的负荷节点分类和负荷参数识别的问题,解决潮流计算和动态潮流计算对节点静态负荷特性的需求,对电力系统负荷的在线预测进行拓展,具有精度高,时效性好、调节性强的优点。

    基于深度Q网络优化运行方式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31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43080.X

    申请日:2022-08-29

    IPC分类号: H02J3/24 H02J3/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Q网络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包括:初始化历史记忆库,存储每个调整动作下的神经网络行为a、状态s,奖励值r以及Q值;从历史记忆库中随机抽取一条记忆信息进行深度Q网络的模型训练,进行迭代寻优操作;神经网络进行每一回合的迭代寻优,根据桨距角和并联电容值动作得到的振荡阻尼比作为奖励值,当神经网络迭代寻优达到一定步数或者潮流计算不收敛时,结束该回合进入下一回合的迭代;当寻优达到预定回合时,终止迭代,输出最优的风机桨距角、并联电容组合值及次同步振荡阻尼比最大值。本发明的基于深度Q的抑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振荡幅值、提高系统阻尼比,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一种具有防腐性能的输水管道

    公开(公告)号:CN206191166U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21219290.X

    申请日:2016-11-14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F16L58/10 F16L57/00 F16L9/14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腐性能的输水管道,包括空心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外表面均涂敷有防腐层,管体内、外表面的防腐层外侧均包覆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外层和底层,所述防腐层外侧通过底层与外层贴合,所述防腐层为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所述外层为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所述底层为胶粘剂层。本实用新型能保证管道防腐层的完整性,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用电系统家庭智慧能源网关

    公开(公告)号:CN206671819U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20275291.4

    申请日:2017-03-21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5B19/042 H04L12/6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用电系统家庭智慧能源网关,包括电源、MCGS触摸屏、上位机、单片机控制器、传感器和ZigBee智能插座,其中,所述电源为NES-150-24型号,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24V直流电,通过稳压电路使输出的电压稳定,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能有效的减少居民用电支出,通过经济性最优方案可使用户在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使得用电成本最低,使得用电更方便、更高效、更科学,有利于延长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对节能减排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根据舒适度最优方案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能够使用户的舒适度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