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支座滑移量自动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80672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33791.X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支座滑移自动监测装置,属于工程施工监测领域。本发明包括刻度尺投影装置,摄像头,自行轨道装置,电机和蓄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刻度尺投影装置将刻度尺影像投射到桥梁支座表面,通过固定在轨道小车上的摄像头拍摄或录像,读出图片或视频中桥梁支座上下板原对应位置处的刻度尺读数,进而计算出支座滑移量大小。在桥梁梁身底面合理布设安装金属槽型轨道,通过所述电机驱动轨道小车,带着刻度尺投影装置及摄像头移动,依次观察到多个桥梁支座多个面的支座滑移变化情况,达到自动监测的目的。利用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的蓄电池充电,再由所述的蓄电池给电机、摄像头以及刻度尺投影装置提供电能。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智能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106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70184.2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智能建模方法,包括: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机理并考虑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影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的不同因素,根据理论模型,建立三因素、七因素的样本数据;基于MATLAB编制智能遗传算法程序,根据不同样本数据,训练得到相应的碳化寿命模型,将三因素及七因素碳化寿命模型的计算值同样本数据实际值进行对比验证,证明建立模型的智能遗传算法程序的鲁棒性及建模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收集处于碳化环境的实际工程数据,利用智能算法(GP)程序建立考虑工程多因素的结构碳化寿命模型,并利用实际工程数据验证模型的工程实用性。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智能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106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11270184.2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智能建模方法,包括: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机理并考虑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影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的不同因素,根据理论模型,建立三因素、七因素的样本数据;基于MATLAB编制智能遗传算法程序,根据不同样本数据,训练得到相应的碳化寿命模型,将三因素及七因素碳化寿命模型的计算值同样本数据实际值进行对比验证,证明建立模型的智能遗传算法程序的鲁棒性及建模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收集处于碳化环境的实际工程数据,利用智能算法(GP)程序建立考虑工程多因素的结构碳化寿命模型,并利用实际工程数据验证模型的工程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