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4360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37395.3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电热耦合节点的分类及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耦合网络实际物理意义定义电热耦合节点,通过分析得到可能的耦合节点类型,并根据电热平衡节点把其分为4种类型;2)从耦合节点的类型和数目的角度分析,分析不同系统的最优求解方式(共4种),总结出不同求解方式对应系统的特点;3)对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优的潮流计算方式。本发明提供的节点分类方法和计算流程能够选择最优的方式处理以任何形式、任何耦合节点数目耦合的网络的潮流计算,具有一定通用性,更符合实际的物理含义,且保证了网络的最优求解方式,提高了运算速度,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运行调度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8224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44561.7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C02F1/24 , C02F1/52 , C02F1/66 , C02F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管式混凝与微孔散气气浮一体化设备,包含进水管式水力混凝模块、微孔散气模块、气浮模块和污泥脱水模块;所述进水管式水力混凝模块包括混凝管道,该混凝管道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出水口通过混凝出水控制阀连接微孔散气模块;所述气浮模块包括气浮池、刮渣机以及排渣槽,在所述气浮池上端设置有移动的刮渣机,该刮渣机位于气浮池工作水位处,并将气浮池工作液面漂浮的浮渣刮入气浮池一侧设置的排渣槽内;所述污泥脱水模块由污泥管道、叠螺机以及滤液槽组成,所述污泥管道一端连接排渣槽,另一端与叠螺机的进泥口相连,本发明通过集成管式混凝和微孔散气气浮技术,能够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92510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97367.0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Q50/26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维度综合评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的方法,首先在目标生态系统中随机选取若干实验区,然后在每个实验区随机采集若干个平行样并从当地生态监测站的数据库中提取出该地历史生物类群监测数据,最后从种类丰富度、功能丰富度、系统发育丰富度、群落间的种类相异度、功能相异度以及系统发育相异度六个关键维度分析计算目标类群的生物多样性综合变化指数。本发明方法为生物多样性变化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衡量标准,有效的解决了因多样性指标选择不同带来的评估误差,为全球保护目标的横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258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15748.8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30/27 , G06F18/243 , G06F18/214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絮凝气浮除藻工艺优化方法,采用H2O自动机器学习平台(H2O AutoML)进行絮凝气浮除藻工艺的优化,提高藻水处理效率和水质安全性。在本发明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絮凝气浮除藻工艺优化方法中,首先获取絮凝气浮除藻处理历史数据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H2O AutoML平台自动执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并根据评价指标选择最优模型,再对最优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后获得絮凝气浮除藻工艺优化控制模型,再将优化控制模型部署到水处理设施的控制系统中,根据实时的水质数据动态预测并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絮凝条件和气浮条件。由此通过自动化的机器学习模型选择和参数调优,以适应实时变化的水质条件,优化絮凝剂的投加量和操作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054360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910837395.3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电热耦合节点的分类及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耦合网络实际物理意义定义电热耦合节点,通过分析得到可能的耦合节点类型,并根据电热平衡节点把其分为4种类型;2)从耦合节点的类型和数目的角度分析,分析不同系统的最优求解方式(共4种),总结出不同求解方式对应系统的特点;3)对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优的潮流计算方式。本发明提供的节点分类方法和计算流程能够选择最优的方式处理以任何形式、任何耦合节点数目耦合的网络的潮流计算,具有一定通用性,更符合实际的物理含义,且保证了网络的最优求解方式,提高了运算速度,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运行调度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44165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228240.9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1/56 , C08F226/02 , C08F22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阳离子黑荆树单宁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水处理领域。该阳离子黑荆树单宁絮凝剂包括黑荆树单宁,其C3位接枝有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该絮凝剂是以黑荆树单宁为基材、以Ce4+盐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技术制得。该絮凝剂可以大量去除悬浮物和藻类等污染物,快速净化水体,显著提高水体水质,而且,其pH适用范围广,受环境因素影响小、沉降性能好;同时,该絮凝剂还具有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的优势,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絮凝剂,在黑臭水体、高藻水体等天然水体的治理及污废水处理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7715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789811.X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新型超声雾化微气泡发生与混凝气浮一体式净污装置,其特征是由进水混凝模块、超声微气泡产生模块、气浮模块、控制模块组成,进水混凝模块用于通过预处理进水和絮凝剂的混凝反应形成絮体达到气浮要求,超声微气泡产生模块将有压力气和水通入超声雾化喷嘴后产生超声雾化微气泡,气浮模块使微细气泡黏附絮体形成浮渣被去除从而使水变清,整个装置的运行条件由控制模块整体控制。相比于传统的试验装置,本发明首次将超声雾化喷嘴技术应用到气浮技术领域,通过气压、水压调节装置,能够在低能耗的条件下持续提供均匀足量的微气泡,具有微气泡产生效率高、气泡小、悬浮物去除效果好、处理量大、便捷、安全、经济和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42305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178889.8
申请日:2020-03-1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性植物单宁的河道黑臭水体的原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格栅拦截,(2)原位絮凝处理,(3)曝气浮选,(4)污泥截留与处理,(5)河道生态系统构建。本发明处理河道黑臭水体效果好、见效快、所需设备少,操作简单同时运行维护方便,所使用的改性植物单宁绿色无害、成本低廉,不仅可以高效去除黑臭水体中的污染物,而且可以全面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明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长期稳定达标,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治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1256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72255.X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多场景的冷-热-电微能网群两阶段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CCHP微能网群架构;(2)建立CCHP微能网群关键设备模型;(3)建立CCHP微能网群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4)使用优化软件GAMS对步骤(1)至步骤(3)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5)根据步骤(4)的求解结果对系统进行调度。本发明考虑了各CCHP微能网之间的能量交互,建立了面向多场景的CCHP微能网群模型,充分利用了能源间相互转化的优势和时空多能互补的潜力,实现了系统的最优经济运行;在满足用户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提高了CCHP微能网群的灵活应对RES随机性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4366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648113.5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相关性的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计算方法,首先建立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稳态能量流模型,然后分析系统中光伏出力和电、热负荷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最终建立计及相关性的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Nataf变换和拉丁超立方采样的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计及相关性的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概率能量流,获得系统状态变量的概率统计信息。本发明建立了电力系统、热力系统和耦合环节的数学模型,提供了一种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方法,获得系统状态变量的概率统计信息,更全面地揭示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特性,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果和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