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683050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5116.9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在城市中利用已有低洼地块构建形成生物滞留池,通过管道、人工汇水通道或者自然地形将附近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至生物滞留池中蓄集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回用水或者补充地下水,或直接排放至附近水域;生物滞留池包括:前置的初沉区,过滤区和净水反应区三部分,三部分依次相通。优点:集“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技术为一体,重点在“净”水功能中发挥强化作用,出水水质稳定;整个工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灌区生活污水零价铁/微生物复合渗滤墙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7392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219388.9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区生活污水零价铁/微生物复合渗滤墙净化系统。所述系统是在利用岸坡系统在岸坡上挖设多个污水处置单元,通过输水管道系统将灌区生活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置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集水沟后进入水生植物沟进行深度净化,最后排放进入河道;本发明的优点:零价铁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处理效率,强化了出水水质;多级处理系统结合水生植物湿地技术能够更加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该系统是对岸坡系统进行充分利用,不需要占用其他土地资源;整套装置位于地下,没有异味;零价铁反应箱容易更换,便于管理与维护;同时该系统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728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41385.2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强化农田退水氮磷去除的塘堰湿地系统,其结构包括塘堰主体,生态进水沟;塘堰主体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生态进水沟与塘堰主体的厌氧区连通,厌氧区与缺氧区连通,缺氧区与好氧区连通;农田退水首先汇入生态排水沟进行自然沉降和均质调蓄,出水通过第一量水堰进入塘堰主体,经硝化反硝化、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厌氧氨氧化、铁自养反硝化、微生物聚磷、铁矿石絮凝除磷等一系列生化反应,达到强化脱氮除磷的目的。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因地制宜,利用现有农田中的塘堰,不需要占用其它土地资源,且构造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同时强化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稳定,可回用于农田灌溉。

    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

    公开(公告)号:CN10705575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55117.3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其结构是在地下设置多个污水处置单元;通过输水管道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置单元内进行循环和强化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作农业灌溉用水或者补充地下水或者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所述的污水处置单元包括:预处理池,循环池以及零价铁生物滤池三部分,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相互独立,彼此间通过管道进行连通。优点:低维护,低能耗,抗水质水量冲击,污水处理效率高;仅通过一台泵耦合了集约和生态两种技术路线的各自优势,自如的应对农村地区复杂的排水情况,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同时节省地表土地资源,简单适用,运行管理方便,造价低廉。

    一种基于浓度差的介质可循环的海水淡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8746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10410.4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浓度差的介质可循环的海水淡化系统,依次连接海水存放池、高浓度溶液池和电解池;自来水处理厂分别与高浓度溶液池和电解池连接;沉淀溶解池分别与高浓度溶液池和电解池连接;高浓度溶液池和电解池之间设有发电机;海水存放池和高浓度溶液池之间设有半透膜。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生产淡水的工艺流程,通过海水存放池和高浓度溶液池的浓度差引入海水存放池中的淡水,得到混合溶液,并通过电解池的进一步反应,把淡水从混合溶液分离出来,其间循环利用生产材料,得到纯净淡水。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及工艺流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成本更低,规模更大。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公开(公告)号:CN106830506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0055116.9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在城市中利用已有低洼地块构建形成生物滞留池,通过管道、人工汇水通道或者自然地形将附近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至生物滞留池中蓄集并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回用水或者补充地下水,或直接排放至附近水域;生物滞留池包括:前置的初沉区,过滤区和净水反应区三部分,三部分依次相通。优点:集“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技术为一体,重点在“净”水功能中发挥强化作用,出水水质稳定;整个工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基于碳代谢速率评估河流源区减水河段环境流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2678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02479.6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代谢速率评估河流源区减水河段环境流量的方法,首先分析测定河流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能力,进而根据流量梯度减少与微生物碳代谢速率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微生物碳代谢速率k与流量量化关系,再构建微生物碳代谢速率k与流量之间的阈值关系,据此设定河流健康状况与流量减少范围的对应关系。结合基于微生物碳代谢速率的健康评估标准,最终形成一种源区河流健康程度的环境流量的评估方法。优点:本发明方法新颖独特,评价快速,是一种基于功能需求的环境流量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具有特殊生境的源区河流环境流量的评估问题,促进水电开发下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

    公开(公告)号:CN10705575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0055117.3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其结构是在地下设置多个污水处置单元;通过输水管道系统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置单元内进行循环和强化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作农业灌溉用水或者补充地下水或者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所述的污水处置单元包括:预处理池,循环池以及零价铁生物滤池三部分,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相互独立,彼此间通过管道进行连通。优点:低维护,低能耗,抗水质水量冲击,污水处理效率高;仅通过一台泵耦合了集约和生态两种技术路线的各自优势,自如的应对农村地区复杂的排水情况,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同时节省地表土地资源,简单适用,运行管理方便,造价低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