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机地震下含负刚度的光伏组件支架惯容减震力学建模及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704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00836.9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随机地震下含负刚度的光伏组件支架惯容减震力学建模及优化设计方法,包括S1:建立含负刚度的惯容减震光伏支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列出对应的减震系统的运动控制方程;S2:求解运动控制方程得到传递函数,推导光伏组件平台位移均方值的解析表达式;S3:建立以光伏组件平台水平侧向位移的H2范数为优化目标的光伏组件支架减震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本申请通过设计两种光伏组件支架惯容减震力学模型,在模型的减震系统中带入惯质比、刚度比、负刚度比、固有频率、阻尼比和频率比等参数,综合后作为两个减震系统的优化后的参数。比较两个减震系统的位移均方值的大小,位移均方值越小,证明构造的减震系统越好。

    一种考虑土与风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等效时域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347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84257.4

    申请日:2016-11-09

    Inventor: 王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土与风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等效时域模型构建方法,本等效时域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规格化土与风机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阻抗并将其表示成动柔度;步骤S2,利用切比雪夫复多项式拟合动柔度并表示成递归函数形式,建立表征土与风机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递归物理模型,以此确定该递归物理模型中各弹簧和阻尼器的待定系数;以及步骤S3,建立考虑土与风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等效时域模型。本发明用于计算水平激振下考虑土与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风机系统响应时,由于递归物理模型不含质量元,因此无需对输入基础的水平动力荷载进行修正,使得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更直接方便。此外,递归特性使得风机系统运动控制方程具有规律性,求解程序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一种部分埋入式桩基的水平-摇摆振动阻抗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257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787704.3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部分埋入式桩基的水平‑摇摆振动阻抗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桩周层状饱和土的水平分层情况,沿z轴离散桩身及桩周层状饱和土,根据每一层桩周土体的弱化情况,沿桩基径向圈状离散弱化域饱和土;根据Biot理论建立离散后各圈层饱和土波动方程并求解得到各圈层饱和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矩阵,再计算桩土接触面上的单位水平动反力,求解预先建立的非埋置段桩身的自由横向振动方程以及埋置段桩身在饱和土水平动反力作用下的受迫横向振动方程,得到各桩段力、变形连续条件和桩底边界条件,计算出部分埋入式桩基的水平‑摇摆振动阻抗。本方法能够提高桩基工程中部分埋入式桩基水平‑摇摆阻抗的计算精度。

    一种考虑土与风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等效时域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3472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610984257.4

    申请日:2016-11-09

    Inventor: 王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土与风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等效时域模型构建方法,本等效时域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规格化土与风机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阻抗并将其表示成动柔度;步骤S2,利用切比雪夫复多项式拟合动柔度并表示成递归函数形式,建立表征土与风机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递归物理模型,以此确定该递归物理模型中各弹簧和阻尼器的待定系数;以及步骤S3,建立考虑土与风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的等效时域模型。本发明用于计算水平激振下考虑土与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风机系统响应时,由于递归物理模型不含质量元,因此无需对输入基础的水平动力荷载进行修正,使得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更直接方便。此外,递归特性使得风机系统运动控制方程具有规律性,求解程序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简谐位移激励下含负刚度和惯容器混联的升降平台减振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640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25730.2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谐位移激励下含负刚度和惯容器混联的升降平台减振系统设计方法,包括S1:建立升降平台力学模型;S2:建立含负刚度惯容减振系统的升降平台模型的运动控制方程,推导振幅放大因子的解析表达式;S3:以升降平台位移振幅的H∞范数为优化目标,优化含负刚度惯容减振系统的参数。采用惯容元件代替传统的动力吸振器的质量块,避免了传统动力吸振器中减振元件质量过大的缺陷,不仅保证了良好的动力稳定性,而且降低了含减振系统的野外作业平台的整体质量,大大提高了可移动性。设置负刚度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惯容减振系统对升降平台的减振效果,为施工作业中的升降平台提高更好的稳定性。

    随机位移激励下含负刚度和惯容协作的悬架减振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90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725746.3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位移激励下含有负刚度和惯容器协作的悬架系统减振设计方法,包括S1:建立含负刚度的惯容减振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S2:基于步骤S1中的动力学模型,求解运动控制方程得到传递函数,推导簧载质量位移均方值的解析表达式;S3:以簧载质量位移均方值的H2范数为优化目标,优化设计悬架减振系统的参数。其中,惯容元件解决了传统动力吸振器中质量块质量过大的缺陷且便于在结构中安装,含惯容的悬架减振结构不仅降低了整车整备质量,也提高了车辆工作性能;负刚度元件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少悬架系统对外部激振力的传递,减轻主结构振动烈度,含负刚度的惯容减振悬架系统能够实现更优良的减振效果。

    随机位移激励下含有负刚度和惯容器协作的悬架系统减振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903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25746.3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位移激励下含有负刚度和惯容器协作的悬架系统减振设计方法,包括S1:建立含负刚度的惯容减振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S2:基于步骤S1中的动力学模型,求解运动控制方程得到传递函数,推导簧载质量位移均方值的解析表达式;S3:以簧载质量位移均方值的H2范数为优化目标,优化设计悬架减振系统的参数。其中,惯容元件解决了传统动力吸振器中质量块质量过大的缺陷且便于在结构中安装,含惯容的悬架减振结构不仅降低了整车整备质量,也提高了车辆工作性能;负刚度元件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少悬架系统对外部激振力的传递,减轻主结构振动烈度,含负刚度的惯容减振悬架系统能够实现更优良的减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