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2849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101016.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燃烧调控与负荷分配的智能化减污降碳方法及应用,包括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所述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以模块的形式内嵌于电站信息系统中;提出以经济性为目标的多源燃料掺烧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方法,解决污泥干化‑蒸汽分配等多源燃料掺烧热电机组关键生产流程的运行优化难题;基于机理分析‑优化模型构建‑闭环仿真验证‑参数调整的创新思路,实现多变燃料/负荷下单机组节能增效协同源头减污降碳。实际应用表明,在变负荷/煤质扰动等复杂工况下燃料节省可达20%以上,度电煤耗和NOx原始生成浓度最高分别降低9g/kWh和120mg/m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12849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01016.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燃烧调控与负荷分配的智能化减污降碳方法及应用,包括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所述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以模块的形式内嵌于电站信息系统中;提出以经济性为目标的多源燃料掺烧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方法,解决污泥干化‑蒸汽分配等多源燃料掺烧热电机组关键生产流程的运行优化难题;基于机理分析‑优化模型构建‑闭环仿真验证‑参数调整的创新思路,实现多变燃料/负荷下单机组节能增效协同源头减污降碳。实际应用表明,在变负荷/煤质扰动等复杂工况下燃料节省可达20%以上,度电煤耗和NOx原始生成浓度最高分别降低9g/kWh和120mg/m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14515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85842.7
申请日:2022-07-04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燃烧‑脱硝过程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基于CO监测的燃烧优化控制模块、基于风量等参数预报的还原剂总量控制模块和基于分区喷入量分布表的分区喷入控制模块。本发明建立了CO浓度与燃烧效率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控制风量以优化锅炉燃烧效率;在此基础上,将风量指令作为前馈预报,克服脱硝系统的大延迟、大惯性及强非线性缺点,实时精确控制还原剂喷入总量;进一步,根据多工况下烟道内NOx特征,建立分区喷入量分布表,实时控制分区喷入阀门开度,实现还原剂与烟气的均匀混合,提高脱硝效率;本发明在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保证出口NOx浓度达标、提高脱硝控制精度、提升锅炉燃烧效率,实现机组降碳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343391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736767.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浓度精准预测的脱硝装置喷氨精准控制系统与方法,所述喷氨精准控制系统包括电站信息系统、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多模型预测控制模块、脱硝装置控制对象。本发明通过提前预测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为脱硝装置喷氨量控制提供精准前馈,同时建立多变负荷工况下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模块,实现脱硝装置喷氨量的精准控制,克服脱硝系统的大延迟、大惯性及强非线性缺点;在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本发明在保证出口NOx浓度达标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脱硝装置喷氨量控制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33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36767.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浓度精准预测的脱硝装置喷氨精准控制系统与方法,所述喷氨精准控制系统包括电站信息系统、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多模型预测控制模块、脱硝装置控制对象。本发明通过提前预测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为脱硝装置喷氨量控制提供精准前馈,同时建立多变负荷工况下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模块,实现脱硝装置喷氨量的精准控制,克服脱硝系统的大延迟、大惯性及强非线性缺点;在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本发明在保证出口NOx浓度达标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脱硝装置喷氨量控制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0514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813249.3
申请日:2016-09-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贝良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共振原理的风速风向测量方法,其提出了对风向的三种算法,并且给出在不同条件下选择这三种风向算法的精度判据,为实现超声共振测量风速风向提供了核心技术。本发明综合校准和判定等方法,为通过测量信号准确计算出实际风速和风向提供了步骤和算法;本发明结合仪器的现状设计和其他加热控制机制,为做出体积小、效率高、气候适应性强的风速风向测量仪奠定了核心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405146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13249.3
申请日:2016-09-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贝良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5/248 , G01P13/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共振原理的风速风向测量方法,其提出了对风向的三种算法,并且给出在不同条件下选择这三种风向算法的精度判据,为实现超声共振测量风速风向提供了核心技术。本发明综合校准和判定等方法,为通过测量信号准确计算出实际风速和风向提供了步骤和算法;本发明结合仪器的现状设计和其他加热控制机制,为做出体积小、效率高、气候适应性强的风速风向测量仪奠定了核心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