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25489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365208.2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菌株HZ‑L9及其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中的应用,该生防菌株命名为绿色木霉菌HZ‑L9,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08,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19日。本发明的生防菌株HZ‑L9为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ens),其孢子悬浮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孢子浓度达109cfu/ml,孢囊抑制率达到88.3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96988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21664.1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Q2600/16 , C12Q2545/101 , C12Q2537/143 , C12Q2565/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检测朝鲜孢囊线虫的引物及特异性分子检测方法,该引物包括特异性引物和内标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的上下游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该特异性分子检测方法包括:以线虫DNA为模板,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扩增产物;若扩增产物中包含449bp的片段,则判定为朝鲜孢囊线虫。本发明采用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特异性引物,并结合内标引物,进行线虫DNA的PCR扩增,通过判定扩增产物中是否包含449bp的片段,实现了朝鲜孢囊线虫的检测,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强、检测时间短等优点,降低了对标本的误判,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608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146981.0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真菌类线虫的培养装置,包括两个带切口的培养皿,所述切口两侧有围挡,中间有缺口,两个培养皿的切口对应紧贴,围挡之间具有卡合机构,两个培养皿的缺口构成供线虫通过的通道。本发明的培养装置无需通过手工挑取线虫进行繁殖,可避免长时间打开培养皿,造成感染捕食螨的情况发生,并且本装置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639911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365252.3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菌株HZ-9及其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中的应用,该生防菌株命名为钩状木霉菌HZ-9,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07,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19日。本发明的生防菌株HZ-9为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其孢子悬浮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孢子浓度达109cfu/ml,孢囊抑制率达到87.5%。
-
公开(公告)号:CN102274656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28789.5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D3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包括内置过滤网的分离池,所述分离池底面设有出水孔,正下方设有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附近设有与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通过管道连通的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高度大于第二沉淀池的高度。本发明通过在分离池下方设置两个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可以将所有的泥土和线虫孢囊截留,杜绝了生物污染和下水道堵塞,另外该装置完全利用水自重工作,环保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99119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365252.3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菌株HZ‑9及其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中的应用,该生防菌株命名为钩状木霉菌HZ‑9,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07,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19日。本发明的生防菌株HZ‑9为钩状木霉菌(Trichoderma hamatum),其孢子悬浮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孢子浓度达109cfu/ml,孢囊抑制率达到87.5%。
-
公开(公告)号:CN102274656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128789.5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D3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包括内置过滤网的分离池,所述分离池底面设有出水孔,正下方设有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附近设有与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并通过管道连通的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高度大于第二沉淀池的高度。本发明通过在分离池下方设置两个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可以将所有的泥土和线虫孢囊截留,杜绝了生物污染和下水道堵塞,另外该装置完全利用水自重工作,环保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489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65208.2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菌株HZ‑L9及其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中的应用,该生防菌株命名为绿色木霉菌HZ‑L9,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08,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19日。本发明的生防菌株HZ‑L9为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ens),其孢子悬浮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孢子浓度达109cfu/ml,孢囊抑制率达到88.3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068025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227421.8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N43/653 , A01P3/00 , A01N37/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赤霉病及赤霉病菌毒素污染中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氰烯菌酯和丙硫菌唑。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氰烯菌酯和丙硫菌唑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防效可达95%左右,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并且还能显著抑制赤霉病菌毒素的形成,麦粒中DON毒素的含量仅为0.18~0.29mg/kg。
-
公开(公告)号:CN10406802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27421.8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N43/653 , A01P3/00 , A01N37/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赤霉病及赤霉病菌毒素污染中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氰烯菌酯和丙硫菌唑。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氰烯菌酯和丙硫菌唑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防效可达95%左右,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并且还能显著抑制赤霉病菌毒素的形成,麦粒中DON毒素的含量仅为0.18~0.29mg/kg。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