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安全头盔散热导汗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12827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758591.8

    申请日:2016-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2B3/283 A42B3/04 A42B3/32

    Abstract: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安全头盔散热导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吸热装置,该吸热装置是均匀铺设于头盔内部的可拆卸的夹层薄膜,薄膜夹层内均匀装有相变吸热固态材料。所述吸热装置设有横纵隔离带,沿横纵方向将夹层薄膜分隔成诸多小单元,小单元内均设有相变吸热固态材料。采用上述结构,吸热装置有效降低车手头部温度,减少出汗量。该相变吸热固态材料在溶解的过程或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相变吸热),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车手头部周围温度,减少头部出汗量。该散热装置可以拆卸使用,车手一场比赛下来,其内部材料发生了液化或气化,需要将其拆卸下来,等内部材料经过一定技术复原后,可以再次重复利用。

    一种基于管壁激励的强化换热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409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76391.6

    申请日:2018-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管壁激励的强化换热实验系统。搅拌装置安装在水箱中,排水管设于水箱底部,流体从水箱流出后依次经过电动泵组、第一流量调节阀、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到达激振试验件,激振试验件固定在激振台,激振杆刚性固定在激振台上,上端顶在激振试验件,高速摄影系统位于激振试验件上方,流体流出激振试验件后,经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调节阀回到水箱。本发明可以对流体进行加热、激励,并观察内部流体状态,可以给流体施加不同幅值、不同频率、不同振型的振动激励,研究激励后近壁面产生的纵向涡等二次流结构的流型,及其流动换热规律,探明振动激励与对流换热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自适应巡航辅助驾驶系统测试场以及场景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05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21455.2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巡航辅助驾驶系统测试场以及场景规划方法。测试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道路,中间城市道路直接贯穿测试场,将测试场中心区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城市道路交叉有横路,进一步将中心区分为四个部分,绿地区位于左上,公开测试区位于右上、湖区位于右下、建筑物区位于左下,建筑物区的主路一侧设有林荫道区;主路进口处设有环岛,主路横路交叉处设有一个多向/单向红绿灯,右下部的城市道路中间设有一条隧道,下部城市道路设有一个单向红绿灯。本发明能在紧凑的场地中,有针对性地进行ACC系统测试,测试效率高;场景规划针对性高且考量内容较为全面;所规划的场景涵盖当前ACC主流技术,实用性高。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车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776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0927788.X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车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温度传感器,排气管联接到第一三向电动比例阀上,第一三向电动比例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联接排气消音器和温差发电模块进气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联接到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分别联接到水散热器和发动机冷却液入口,发动机冷却液入口处装有冷却液流量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水散热器后联接第二三向电动比例阀,第二三向电动比例阀另两端分别联接到温差发电模块冷却液入口与发动机冷却液入口;温差发电模块冷却液出口再与发动机冷却液入口相联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流量传感器和排气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联接到控制器,蓄电池通过动力线联接到控制器。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车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7769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27788.X

    申请日:2016-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F01N13/082 F01N5/025 F01N13/002 F01N13/0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车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温度传感器,排气管联接到第一三向电动比例阀上,第一三向电动比例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联接排气消音器和温差发电模块进气口;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联接到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分别联接到水散热器和发动机冷却液入口,发动机冷却液入口处装有冷却液流量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水散热器后联接第二三向电动比例阀,第二三向电动比例阀另两端分别联接到温差发电模块冷却液入口与发动机冷却液入口;温差发电模块冷却液出口再与发动机冷却液入口相联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流量传感器和排气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联接到控制器,蓄电池通过动力线联接到控制器。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平面热管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3163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09912.1

    申请日:2018-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F01P1/02 F01P2001/023 F28D15/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平面热管的冷却装置,包括环形外壳,环形外壳由相邻的壳体单元连接而成,壳体单元包括外侧表面、内侧表面和腔体,壳体单元的外侧表面由刚性较大的可弯曲材料制成,壳体单元的内侧表面由较易形变的柔软材料制成;壳体单元的腔体承载填充物,填充物包括相变材料和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分散于相变材料中,壳体单元的外侧表面均匀布设平面热管,平面热管一半插入腔体。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装卸便捷;处于低温时可为发动机保温,避免启动困难;处于高温时可通过腔体内的相变材料及纳米粒子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平面热管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处于急冷条件时,因平面热管及外壳内相变材料的缓冲,不会导致发动机开裂。

    一种提高方程式赛车循环进气量的可变谐振进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484913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50243.6

    申请日:2015-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4 F02M35/10262

    Abstract: 一种提高方程式赛车循环进气量的可变谐振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节气门、限流阀、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连接,节气门与限流阀连接,限流阀喉口直径不大于20mm,限流阀出口设有直口段便于与谐振腔入口连接,谐振腔出口端连接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为可变进气歧管,可变进气歧管内设有伸缩式折流板,通过对限流阀参数、谐振腔形状容积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使得进气门前进气压力增加,提高循环进气量从而提高赛车动力性能;通过对进气歧管进气可变长短粗细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发动机转速工况下的进气需求,可以通过控制折流板伸展的片数来适应发动机不同转速工况,该可变进气歧管优于目前已有的旁通式或主副进气道式的进气歧管结构。

    一种基于管壁激励的强化换热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4096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1576391.6

    申请日:2018-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管壁激励的强化换热实验系统。搅拌装置安装在水箱中,排水管设于水箱底部,流体从水箱流出后依次经过电动泵组、第一流量调节阀、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到达激振试验件,激振试验件固定在激振台,激振杆刚性固定在激振台上,上端顶在激振试验件,高速摄影系统位于激振试验件上方,流体流出激振试验件后,经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调节阀回到水箱。本发明可以对流体进行加热、激励,并观察内部流体状态,可以给流体施加不同幅值、不同频率、不同振型的振动激励,研究激励后近壁面产生的纵向涡等二次流结构的流型,及其流动换热规律,探明振动激励与对流换热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自动换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6972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72131.5

    申请日:2018-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自动换挡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控制装置包括ECU、控制器和传感器,执行装置包括换挡舵机、离合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换挡传动机构和离合传动机构,换挡传动机构包括L形从动杆、中间连杆、舵机摇臂,离合传动机构包括舵盘和钢丝绳;所述换挡舵机与离合舵机通过电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换挡舵机与舵机摇臂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L形从动杆与舵机摇臂之间通过一个中间连杆连接,中间连杆分别与L形从动杆和舵机摇臂通过螺栓螺母形成铰接,L形从动杆与换挡轴之间通过内外花键的形式连接,所述舵盘与离合舵机之间通过内外花键连接。本发明具有低重量、高集成度和高自动化程度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