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174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42025.X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浙江永太手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69/04 , C07C271/22 , C07C227/20 , C07C229/34 , C12P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他列汀关键中间体(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方法为:化合物4经与氨基供体在酶催化作用下制备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经酸或者碱水解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和Boc酸酐反应得到西他列汀关键中间体化合物1。该方法步骤简单易控,成本相对低廉,所得产物收率高、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2174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742025.X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浙江永太手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69/04 , C07C271/22 , C07C227/20 , C07C229/34 , C12P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他列汀关键中间体(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方法为:化合物4经与氨基供体在酶催化作用下制备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经酸或者碱水解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和Boc酸酐反应得到西他列汀关键中间体化合物1。该方法步骤简单易控,成本相对低廉,所得产物收率高、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976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42934.3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浙江永太手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P17/18 , C07D48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他列汀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本发明由化合物(2)与氨基供体在重组天冬氨酸酶催化作用下制备化合物(1)西他列汀:该方法步骤简单易控,成本相对低廉,所得产物收率高、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30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32396.5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D40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2‑(2‑苯基缩水甘油醚)噻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2‑(噻吩‑2‑基)苯酚与R‑环氧氯丙烷在弱碱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中间态;S2、中间态在强碱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得(S)‑2‑(2‑苯基缩水甘油醚)噻吩粗品;S3、(S)‑2‑(2‑苯基缩水甘油醚)噻吩粗品经重结晶,得(S)‑2‑(2‑苯基缩水甘油醚)噻吩精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能够避免手性异构杂质和双聚合杂质的生成,精制过程简单,收率高,产物纯度高,杂质含量小,单一杂质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1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374572.7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C45/67 , C07C49/233 , C07D3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提供了Qulipta的关键中间体1‑(2,3,6‑三氟苯基)丙烷‑2‑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以2,3,6‑三氟苯乙酸为原料,先合成2,2‑二甲基‑5‑(2‑(2,3,6‑三氟苯基)乙酰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1‑(2,3,6‑三氟苯基)丙烷‑2‑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反应路线短、工艺简便、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反应过程对环境污染小,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74572.7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C45/67 , C07C49/233 , C07D3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提供了Qulipta的关键中间体1‑(2,3,6‑三氟苯基)丙烷‑2‑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以2,3,6‑三氟苯乙酸为原料,先合成2,2‑二甲基‑5‑(2‑(2,3,6‑三氟苯基)乙酰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1‑(2,3,6‑三氟苯基)丙烷‑2‑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反应路线短、工艺简便、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反应过程对环境污染小,适于工业化生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