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1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6188.2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硫石膏领域,提供一种燃煤电厂脱硫石膏循环利用的工艺与系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脱硫石膏加水配成浆液,和碳酸氢铵反应得到含碳酸钙和硫酸铵的固液混合物,分离成液相和固相;2)固相经过三级逆流水洗获得碳酸钙,碳酸钙不干燥直接加水配浆,回用于石膏法脱硫;洗涤后的水回用于步骤1)的浆液;3)液相调pH至4.5‑5.5,蒸发结晶得到纯硫酸铵晶体和硫酸铵母液,硫酸铵母液返回步骤1)的液相;蒸发过程产生的蒸汽冷凝水用于三级逆流水洗,蒸发过程产生的蒸汽用于纯硫酸铵晶体的干燥。本发明还提供对应的系统。整个工艺/系统实现了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的连续生产运行,操作简单,生产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375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74013.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荧光比色的钙镁离子传感检测系统,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钙镁离子传感检测速度慢,无法进行实时检测的问题,系统包括微型荧光光路模块和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微型荧光光路模块包括激发光源和滤光片,激发光源通过滤光片射向样品池,样品池的一侧设有检测器;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包括与检测器连接的微处理器、检测样品池温度的温控模块以及进行充电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微处理器连接有通讯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废水中钙镁离子的快速、在线检测,且具有系统响应时间短、便携和实时检测的优点,在环境检测、传感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9500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1721.0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J29/04 , B01J27/188 , C07C37/14 , C07C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在合成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的应用,固体酸催化剂为包含磷钨酸、硅铝分子筛和无定型二氧化硅的复合微球;磷钨酸、硅铝分子筛和无定型SiO2的质量比为1:(2.0~5):(2.0~5)。本发明采用磷钨酸、硅铝分子筛和无定型二氧化硅复合微球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可显著提升原料的转化率和产物收率,并大大减少整个工艺过程的三废排放,实现绿色环保的合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579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46039.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再生领域,针对脱硫石膏循环利用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燃煤电厂脱硫石膏循环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脱硫石膏(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用溶剂配成浆液,先加入表面活性剂,分散均匀;再加入转化剂,转化剂为NH4HCO3和CaO的混合物;加热、超声搅拌反应;(2)反应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固体为碳酸钙,回用于烟气脱硫;液体蒸发结晶得到铵盐,蒸发的冷凝液回用于步骤(1)的溶剂。方法具有安全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简单、反应转化率高且经济效益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577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61039.9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下脱硫石膏生产碳酸钙过程中生产成本高且杂质易富集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脱硫石膏生产碳酸钙的逆流反应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酸洗釜、一级反应釜和二级反应釜,酸洗釜设有脱硫石膏入口和酸液入口,酸洗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一固液分离机与一级反应釜的入料口连接,一级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一级过滤器与二级反应釜的入料口连接,二级反应釜的出料口与二级过滤器连接,二级过滤器的液体出口与一级反应釜的第一入液口连接,二级反应釜还设有碳酸氢铵入口。该系统可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反应转化率并减少杂质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117686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190038.5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7/403 ,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测定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下煤化工类废水的复杂水质情况所导致的BOD5测试耗时长,测试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煤化工废水快速检测并推算BOD5的方法,包括对微生物电池的阳极室中微生物进行驯化用于检测待测废水的BODQ,通过检测多个不同BOD5且与待测废水同类型的煤化工废水的BODQ,绘制煤化工废水的BOD5与BODQ的关系曲线,利用BOD5与BODQ的关系曲线及测得的BODQ推算待测废水的BOD5。该方法能稳定、准确地测得煤化工废水的BODQ值,并通过BODQ值准确地推算煤化工废水的BOD5值,该方法快速有效、操作简单、误差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68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86816.5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IPC: B01J23/00 , C02F1/72 , C02F1/78 , B01J23/75 , B01J23/745 , B01J23/755 , B01J23/889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臭氧催化氧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中心活性位点的多相臭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相臭氧催化剂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催化剂基体;所述催化剂基体中分散有氧化铁;所述催化剂基体中的孔道内表面负载有过渡金属氧化物,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钴氧化物、锰氧化物、镍氧化物和铜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利用分别分散于催化剂基体中和负载于孔道表面的两种活性中心,能够克服单一分布金属活性氧化物催化性能不足或运行过程中流失引发性能快速下降的缺点,并且,两种活性中心分别采用特定的金属氧化物,能够更好地配合,实现更高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43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98462.9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1/02 , C02F1/72 , F28D7/16 , C02F101/30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催化反应的加热辅助系统及工艺,包括步骤:原水罐中的废水通过进料泵进入四级热交换器,由一级热交换器为四级热交换器提供热源对废水进行一阶段加;进入一级热交换器,通过循环热水泵回用热水罐中的热水对废水进行二阶段加热;进入二级热交换器,由蒸汽为二级热交换器提供热源进行三阶段加热;温度检测并调节二级热交换器的出口端的废水温度达到热催化反应温度范围;废水在反应器中进行热催化反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建了热量梯级高效利用的热交换系统,通过多级热交换器将能量梯级使用,并通过循环热水泵连接热水罐和一级热交换器实现了热水回用,使能量利用达到最大化,减少了处理过程中对新鲜蒸汽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9552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1477.8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烷基化分离间甲酚和对甲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磷钨酸催化剂与间/对甲酚混合物混合,与异丁烯气体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混合液1;2)从混合液1中分离出组分1、2和3;组分1为间/对甲酚混合物、2‑叔丁基对甲酚和6‑叔丁基间甲酚;组分2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组分3为4,6‑二叔丁基间甲酚;3)组分2和3分别在磷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脱烷基反应得到相应的混合液2和3;4)分别从混合液2和3中分离出对甲酚和间甲酚。本发明基于磷钨酸催化剂,通过浆态床工艺进行烷基化和脱烷基反应,提高异丁烯利用率,制得的中间体易于分离,实现间/对甲酚混合物的绿色高效分离,回收利用副产物,提高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2695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78053.4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捕集利用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系统将二氧化碳吸收塔和具有特定结构的双极膜反应器联用,无需进行二氧化碳热解吸即可实现吸收液的再生和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并产生高附加值的碳酸钠,因而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的经济效益。并且,本发明在吸收液中添加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够在适配于本发明中的吸收液再生方式的同时,利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有机胺产生协同作用,促进吸收液对二氧化碳的捕集。此外,相较于现有的氨碱法和联碱法而言,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碳吸收塔和具有特定结构的双极膜反应器联用制备纯碱,能够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