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热介质及导热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562779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66751.2

    申请日:2016-01-30

    IPC分类号: F28D15/00 C09K5/14 C09K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能传输介质强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导热介质及导热元件。它包括若干由能溶解于水中的化合物混合制成且附着在导热元件内壁上的高效导热层,以及覆盖在高效导热层上的由若干化合物混合制成的电磁波发射和吸收层,当导热元件内填充有换热介质时,所述的电磁波发射和吸收层在导热元件内呈悬浮状。本发明可用于高低温环境,及水平及垂直双向的热量传导,热传导效率高。

    高效土壤换热传输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2358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10670.4

    申请日:2015-11-20

    IPC分类号: F24J3/08 F25B30/06

    CPC分类号: Y02E10/10 F24T10/30 F25B30/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土壤换热传输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换热传输装置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高效土壤换热传输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导热外管,导热外管内设有内置管体,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介质,内置管体沿着导热外管轴向延伸,内置管体的上端位于导热外管的上端,且在导热外管的上端设有能使导热外管内的导热工质流出的导热工质出口,内置管体下端部与导热外管下端底部之间具有间距,间距处设有搅拌机构。优点在于:热传输效率高,可以有效地防止流体中的悬浮固体物沉积于管子最底端,方便地选用流体流动力被动驱动或外部电力/磁力的主动驱动。

    封闭式内井循环换热管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4276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053618.8

    申请日:2017-01-22

    IPC分类号: F24T10/15 F24T10/20

    CPC分类号: Y02E10/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内井循环换热管。它解决了现有换热管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包括若干换热井、换热管体、透水滤层、透水保护层、具有开式U型管高位管和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开式U型管体,开式U型管高位管和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上端均穿过设置在换热管体上方的不透水混凝土回灌模块且与第一外部换热管相连接,开式U型管高位管下端设有高位透水结构,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下端设有低位透水结构,且所述高位透水结构位于低位透水结构的上方。优点在于:增强了换热管的换热量,换热效率高,换热量大;管采用整体式制作后下井,提高了管体稳定性以及降低了施工难度,隔热效果好。

    带螺旋结构的单管超级热传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66259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48852.0

    申请日:2015-11-28

    IPC分类号: F28D15/02 F28F13/12 F28F19/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螺旋结构的单管超级热传导装置。它解决了现有传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热传导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中空导热管体,中空导热管体内具有用于放置导热工质的内腔,在中空导热管体一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中空导热管体内设有能将内腔轴向分割呈两个相互独立且均呈螺旋状轴向分布的螺旋通道的螺旋结构,两个螺旋通道中的一个的一端与工质进口相连通,剩余一个螺旋通道的一端与工质出口相连通,且两个螺旋通道的另一端在中空导热管体远离设有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一端的内部相互连通。优点在于:纳米颗粒悬浮和/或就近聚积,导热效果号,使用简单安全,无需日常维护。

    带螺旋结构的单管超级热传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66259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848852.0

    申请日:2015-11-28

    IPC分类号: F28D15/02 F28F13/12 F28F19/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螺旋结构的单管超级热传导装置。它解决了现有传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热传导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中空导热管体,中空导热管体内具有用于放置导热工质的内腔,在中空导热管体一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中空导热管体内设有能将内腔轴向分割呈两个相互独立且均呈螺旋状轴向分布的螺旋通道的螺旋结构,两个螺旋通道中的一个的一端与工质进口相连通,剩余一个螺旋通道的一端与工质出口相连通,且两个螺旋通道的另一端在中空导热管体远离设有工质进口与工质出口一端的内部相互连通。优点在于:纳米颗粒悬浮和/或就近聚积,导热效果号,使用简单安全,无需日常维护。

    双温双压缩机冷水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631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22688.6

    申请日:2016-12-08

    IPC分类号: F25B7/00 F25B41/04 F25B49/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温双压缩机冷水机组及其制冷控制方法,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机组壳体,机组壳体上设有高温回水口、中温进出水口以及低温出水口,机组壳体内具有与高温回水口相连通的高温壳管式换热装置以及与低温出水口相连通的低温壳管式换热装置,在高温壳管式换热装置与低温壳管式换热装置之间设有切换结构,高温壳管式换热装置与位于机组壳体外侧的高温压缩制冷回路双向连通,低温壳管式换热装置与位于机组壳体外侧的低温压缩制冷回路双向连通,低温压缩制冷回路和高温压缩制冷回路均与控制模块相连,且切换结构与控制模块相连。本发明具有投入成本低、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土壤换热传输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23585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810670.4

    申请日:2015-11-20

    IPC分类号: F24T10/40 F25B30/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传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换热传输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换热传输装置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土壤换热传输装置包括两端封闭的导热外管,导热外管内设有内置管体,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介质,内置管体沿着导热外管轴向延伸,内置管体的上端位于导热外管的上端,且在导热外管的上端设有能使导热外管内的导热工质流出的导热工质出口,内置管体下端部与导热外管下端底部之间具有间距,间距处设有搅拌机构。优点在于:热传输效率高,可以有效地防止流体中的悬浮固体物沉积于管子最底端,方便地选用流体流动力被动驱动或外部电力/磁力的主动驱动。

    封闭式内井循环换热管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4276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53618.8

    申请日:2017-01-22

    IPC分类号: F24J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内井循环换热管。它解决了现有换热管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包括若干换热井、换热管体、透水滤层、透水保护层、具有开式U型管高位管和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开式U型管体,开式U型管高位管和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上端均穿过设置在换热管体上方的不透水混凝土回灌模块且与第一外部换热管相连接,开式U型管高位管下端设有高位透水结构,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下端设有低位透水结构,且所述高位透水结构位于低位透水结构的上方。优点在于:增强了换热管的换热量,换热效率高,换热量大;管采用整体式制作后下井,提高了管体稳定性以及降低了施工难度,隔热效果好。

    带旋转螺口地源热泵地埋管

    公开(公告)号:CN208312751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458253.7

    申请日:2018-0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旋转螺口地源热泵地埋管。它解决了现有地埋管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包括至少一个呈竖直方向设置且具有进口和出口的地埋支管,地埋支管的进口连接有地埋进水总管,地埋支管的出口连接有地埋回水总管,地埋支管的进口和地埋进水总管之间设有螺旋螺口阀件,螺旋螺口阀件端部分别采用热熔方式与地埋支管和/或地埋进水总管相连,在螺旋螺口阀件周向内侧设有若干呈均螺旋状设置的螺旋螺口叶轮。优点在于:设计了一种螺旋螺口,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及螺口结构特点增加了流体在管道内的扰动程度,循环水一旦经叶轮扰动,紊流状态将持续较长时间,能够增强循环水在土壤内的换热能力。

    封闭式内井循环换热管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83125U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20092598.0

    申请日:2017-01-22

    IPC分类号: F24J3/08

    CPC分类号: Y02E10/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内井循环换热管。它解决了现有换热管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包括若干换热井、换热管体、透水滤层、透水保护层、具有开式U型管高位管和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开式U型管体,开式U型管高位管和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上端均穿过设置在换热管体上方的不透水混凝土回灌模块且与第一外部换热管相连接,开式U型管高位管下端设有高位透水结构,开式U型管低位管的下端设有低位透水结构,且所述高位透水结构位于低位透水结构的上方。优点在于:增强了换热管的换热量,换热效率高,换热量大;管采用整体式制作后下井,提高了管体稳定性以及降低了施工难度,隔热效果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