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0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53000.6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底部穿越处理方法,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新建管道铺设至临近已建管道交越点位置时,安装临时短节跨越已建管道;交越处理作业船在跨越预设位置抛锚就位;移除临时短节并回收至交越处理作业;对已建管道周围土体开挖;对新建管道周围土体开挖;测量新建管道法兰端面之间的距离;预制永久短节;交越处理作业船在跨越区域设计位置下放永久短节;将永久短节和新建管道法兰进行连接;对跨越位置的新建管道按照设计要求分别加盖混凝土压块予以保护;对已建管道处进行抛沙回填。本发明通过从已建管道底部穿越的处理方案,有效降低了对已建管道的不利影响,同时提升了新建海底管道的安全防护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6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07327.8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Q10/06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创新风险矩阵理论的跨接管风险的评估方法,通过跨接管极限载荷和渔船拖网特点研究计算,得出跨接管所能承受的外部冲击载荷,进而得出跨接损坏程度的等级,然后将作业频次分为级,根据风险评估矩阵理论得出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再通过核算后的拖网冲击力和作业频次具体判定跨接管的风险等级,对在役跨接管的潜在危害程度,对作业方提供建议是否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和加强措施,以保障油气田的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0058.2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落锚拖锚冲刷一体防护装置,该海底落锚拖锚冲刷一体防护装置包括上层防撞垫块,上层防撞垫块的底部两端分别粘接有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的底部设置有凸齿,用于与海床固定,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底部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掏刷模块和第二防掏刷模块,第一防掏刷模块和第二防掏刷模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凸起。本发明提供的海底落锚拖锚冲刷一体防护装置,上层防撞垫、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能够有效抗住船锚的撞击,第一防掏刷模块和第二防掏刷模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凸起可减小周围水流流速,防止冲刷,减小海底水流对设施的冲刷作用,保障设施安全工作,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20169.6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貌条件下海管连续悬跨的识别和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海管路由水深构建数字孪生海床;S2:根据海管路由土壤钻孔数据计算接触数据集;S3:建立海管路由与孪生海床的接触关系;S4:基于海管与海床接触数据集,对连续悬跨位置进行识别;S5:建立细化的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评估;S6:模拟海管调试及操作过程,完成静态评估分析;S7:基于静态分析结果建立重启动模型;S8:计算连续悬跨海管前7阶的振型和频率;S9:对筛选出的每一处连续悬跨进行设计评估;S10:完成海管路由全部连续悬跨的识别和评估。本发明提供的复杂地貌条件下海管连续悬跨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减低工程开发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8975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64985.6
申请日:2014-07-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覆盖海底管道的碎石结构抗拖锚模型的试验方法,采用以下步骤:一:给试验锚模型加载,试验锚模型沿水平力方向运动;二:其锚杆在锚链的拉力的拖引下,锚爪向下张开并插入地基土中;三:在试验锚模型达到最大值时为最大锚爪力;四:若最大锚抓力大于试验锚模型的外力时,则锚爪姿态稳定;当其遇到碎石保护结构,超过最大锚抓力时,则试验锚模型被拖动;五:在试验锚模型的锚抓力减小,并以锚杆为轴转动的同时,两锚爪所受底土的作用力不等,造成试验锚模型错抓底姿态失衡,最终锚爪翻转,抓力大大减小。本发明通过对不同碎石形成的保护结构进行模型试验,搞清碎石结构对海底管道的保护机理,达到施工质量和保护海底管道不受拖锚危害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9573442U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20326289.0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外涂层抗落石冲击试验装置,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有支架,支架的顶面固定有两个挡板,挡板之间放置有管道及涂层结构,管道及涂层结构的下方间隙铺设有底部回收网,底部回收网的边缘固定于四根固定桩的底部,四根固定桩均匀分布于管道及涂层结构的四周且固定桩之间通过帮扎带固定有侧面防溅网,起重及下放设备可将石块下放到管道及涂层结构上并将掉落至底部回收网上的石块进行回收;解决了为了保护管道外涂层人工回填层数多、影响海上施工效率的问题,该试验装置用于验证海底管道外涂层抗落石冲击的能力,有利于减少回填层的层数或增大回填层的粒径,提高海上人工回填施工效率,进而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2717623U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21487340.7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IPC: F16L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承高压的固定式立管悬挂装置,该可承高压的固定式立管悬挂装置包括悬挂凸台和底板,底板设置在悬挂凸台两端,悬挂凸台上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上设有长固定臂厚段,底板上设有焊接剖口,焊接剖口上设有短固定臂厚段,短固定臂厚段与长固定臂厚之间设有斜坡过度段,焊接剖口与固定式立管连接,悬挂凸台固定在导管架上,以使固定式立管与导管架连接及限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承高压的固定式立管悬挂装置通过由包含不同管径的整体锻造生产,不同管径段过度考虑特定设计比例,以承受立管与导管架在极值波流上的位移荷载和输送介质承受的高压,并且保证海管与接头的可焊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569808U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23481416.3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膨胀弯装置,该海底管道膨胀弯装置包括立管,立管一端连接有导管架,立管另一端连接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远离立管的一端连接有鹅脖结构,鹅脖结构远离缓冲结构的一端连接有海底安全隔离阀,缓冲结构吸收波浪对导管架的作用力,以使鹅脖结构稳定连接于海底安全隔离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底管道膨胀弯装置保障了海底安全隔离阀在复杂海洋海洋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大幅度减小泄露风险,还有助于有效吸收波浪、流体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导管架对立管和缓冲结构的位移,显著降低了对海底安全隔离阀的作用力;海底管道膨胀弯装置大幅度提升了海底管道连接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海底油气输送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034553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3183415.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管头旋转限制装置,该海底管道管头旋转限制装置包括横撑管,横撑管间隔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盖板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盖板一端垂直连接,第二限位组件与盖板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限位组件、盖板和第二限位组件依次连接呈几字形,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第二限位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连接组件、第一限位组件、盖板、第二限位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横撑管依次连接形成夹持空间,管头夹持在夹持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底管道管头旋转限制装置,为管头提供侧向阻力,限制管头旋转,节省了管头发生旋转后复位的海上施工船天数和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6843706U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20366643.3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制深水海管单向移动的海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接头主体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前部连接件,接头前部连接件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前段,接头主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接头中段,接头中段后端固定连接有接头中段连接件,接头中段连接件后端固定连接有接头后段,所有部件相连构成一个整体,设计规范为DNV‑OS‑F101,ASMEⅧ。同时对焊缝位置进行专门的疲劳寿命分析,对于焊缝位置疲劳强度的估算主要是基于DNV‑OS‑F101和DNV‑RP‑C203中推荐做法,根据有限元计算出的焊缝位置应力变化范围,使用S‑N曲线估算疲劳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