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深井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方法及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9389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091142.3

    申请日:2014-03-12

    IPC分类号: E21D11/00 E21D20/00 E21D20/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深井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方法及支护系统。本发明煤矿深井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方法,包括:在巷道围岩上湿喷混凝土找平层;紧贴混凝土找平层按照预设间隔设置多个格栅拱架,在格栅拱架上钻设安装锚杆;格栅拱架间采用纵向联结筋连接;顺沿巷道铺设第一层钢筋网和第二层钢筋网,第一层钢筋网与格栅拱架靠近围岩的内侧主筋绑扎,第二层钢筋网与格栅拱架远离围岩的外侧主筋绑扎;复喷混凝土充填格栅拱架、双层钢筋网和围岩的间隙,复喷混凝土层完全覆盖格栅拱架;在格栅拱架上施作预应力注浆锚索支护围岩。本发明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支护软弱破碎围岩,而且施工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注浆锚索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7046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22202.8

    申请日:2013-10-29

    IPC分类号: E21D2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包括钢绞线以及与所述钢绞线连接的托盘,以及位于所述托盘一侧的并通过一锁具与所述钢绞线连接的注浆端,所述钢绞线包括多根反向旋扭紧密贴合的钢绳,所述钢绞线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布设有一根贯通所述钢绞线两端的钢芯线,所述钢芯线固定连接在所述注浆端上。本发明的注浆锚索在钢绞线内增加钢芯线,使得锚索强度大幅增加,钢绳间紧密贴合,且具有相同的伸长率,良好的变形协调使得所有钢绳同承受载荷,防止因受力不均造成钢绞线拉断。

    注浆锚索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70467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310522202.8

    申请日:2013-10-29

    IPC分类号: E21D2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浆锚索,包括钢绞线以及与所述钢绞线连接的托盘,以及位于所述托盘一侧的并通过一锁具与所述钢绞线连接的注浆端,所述钢绞线包括多根反向旋扭紧密贴合的钢绳,所述钢绞线内部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布设有一根贯通所述钢绞线两端的钢芯线,所述钢芯线固定连接在所述注浆端上。本发明的注浆锚索在钢绞线内增加钢芯线,使得锚索强度大幅增加,钢绳间紧密贴合,且具有相同的伸长率,良好的变形协调使得所有钢绳同承受载荷,防止因受力不均造成钢绞线拉断。

    煤矿深井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742612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20112455.8

    申请日:2014-03-12

    IPC分类号: E21D11/00 E21D20/00 E21D20/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深井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支护系统。本实用新型煤矿深井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支护系统,包括:混凝土找平层,格栅拱架,锚杆,第一层钢筋网,第二层钢筋网,复喷混凝土层,预应力注浆锚索;混凝土找平层为在巷道围岩上湿喷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找平层;格栅拱架为紧贴混凝土找平层按照预设间隔设置的格栅拱架;锚杆钻设安装在格栅拱架上;格栅拱架间通过纵向联结筋连接;第一层钢筋网和第二层钢筋网为顺沿巷道铺设;复喷混凝土层完全覆盖格栅拱架;预应力注浆锚索在格栅拱架上施作,用于支护围岩。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支护软弱破碎围岩,而且施工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9989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1113908.9

    申请日:2016-12-07

    IPC分类号: F16L23/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压型管道密封装置,包括:圆筒体,圆筒体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密封圈,每组密封圈包含至少两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为环形,密封圈的下沿与圆筒体外壁连接,密封圈的上沿悬空,下沿所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小于上沿围绕成的圆形的半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具有弧度;两组密封圈的上沿和下沿之间的连接面的开口方向相反;每组密封圈的至少两个密封圈中相邻的两个密封圈间隔设置,通过每个密封圈的上沿与正压型管道的内壁接触,相邻的两个密封圈、圆筒体的外壁以及正压型管道的内壁形成封闭气室,从而,提高正压型管道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管道内处于正压时,“O”型密封圈的管道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