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评价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770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4811.0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评价方法及相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目标应用场景下的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得到目标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根据目标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确定第一评估体系和第二评估体系;通过预设层次分析法根据第一评估体系对目标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评价结果;通过预设净现值法根据第二评估体系对目标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得到第二评价结果;根据第一评价结果和第二评价结果确定用于评价目标直流配用电技术方案的第三评价结果。采用本申请,实现了准确地对直流配用电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和经济进行评价。

    一种馈线自动化优化配置策略规划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510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82537.4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馈线自动化优化配置策略规划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配电网管理数据集;根据所述目标配电网管理数据集对目标馈线组进行可靠性指标分析,得到可靠性评估模型;确定所述目标馈线组对应的自动化配置模式;根据所述可靠性评估模型和所述自动化配置模式确定所述目标馈线组的可靠性提升数据;根据所述目标配电网管理数据集和所述可靠性提升数据构建模型,得到目标自动化优化分析模型;将所述目标配电网管理数据集输入所述目标自动化优化分析模型,得到馈线自动化优化配置策略,所述馈线自动化优化配置策略的可靠性指标值提升率最大。

    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222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52890.0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系统,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壳体、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与联动机构;第一缓冲机构设置于壳体的第一侧,第二缓冲机构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侧,联动机构贯穿于壳体,并连接第一缓冲机构与第二缓冲机构;其中,当新能源充电桩受到撞击时,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用于缓冲撞击,以减小撞击对新能源充电桩的损坏。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减小了撞击对新能源充电桩的损坏。

    配电网网架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43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26980.1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电网网架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的规划信息,从规划信息中获取每一设备各自的层级信息,根据每一设备各自的层级信息,对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分层级提取,得到配电网的多层级拓扑图,对设备的层级信息,自动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分层级提取,无需手动对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绘制,提高了配电网的多层级拓扑图的生成效率。将配电网多层级拓扑图转化为配电网的网架图,该方法,不依赖人工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绘制,仅需对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分层级提取,大大提升了配电网的网架图的生成效率,进而提高电网分析结果生成效率。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305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10892704.X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待选址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需求数据,获取可选址地区内的电动汽车统计数据、历史交通数据和电网统计数据;步骤S2,计算区域内电动汽车保有量Nev、电动汽车用户日行驶里程分布情况f(l)、电动汽车的日耗电量ΔE、电动汽车开始充电时刻的分布情况ft(t),并计算不同交通拥堵指数下的车流速度数据Vc,计算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成本Cuser;步骤S3,计算新建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要的总投资成本Cinv及总运行成本Cope;步骤S4,计算新选址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所需总成本C,将所需总成本C最小的选址点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最终选址。本发明实现综合成本最小,为后续使用和改造进行有效的规划。

    功率模组及变频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67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639121.1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功率模组及变频器,功率模组包括框架和安装于框架上的功率模块。功率模组还包括设于框架上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功率模块包括二极管单元和IGBT单元,二极管单元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一侧,IGBT单元设于热交换器的第二侧。其中,热交换器被配置为用于借助冷却液体对二极管单元和IGBT单元进行热交换。本申请通过将功率模块中的二极管单元和IGBT单元分别设在热交换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能够借助于热交换器同时对二极管单元和IGBT单元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而且,热交换器借助于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能够以更小的体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提高了防护等级。

    联结变压器磁链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664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44542.4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联结变压器磁链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联结变压器的理论电压,并根据理论电压构建理论磁链峰值表达式;获取联结变压器的每个桥臂子模块的电压波动,并根据每个桥臂子模块的电压波动确定联结变压器的电压波动;将电压波动替换理论磁链峰值表达式中的理论电压,得到联结变压器的实际磁链峰值表达式;根据实际磁链峰值表达式,得到联结变压器的磁链峰值概率分布。采用本方法能够将联结变压器的每个桥臂子模块的电压波动代入磁链峰值计算,得到包含有电压波动的磁链峰值概率分布,基于磁链峰值概率分布进行联结变压器的工程设计,能够提高变压器磁链设计精度。

    一种配电网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73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13576.X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网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含可调节负荷的配电网源网荷储规划数据;步骤S2,确定目标函数、电气约束条件及决策变量,构建考虑可调节负荷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规划模型;步骤S3,以配电网年综合成本最小和分布式新能源安装容量最大为目标,利用ε‑约束法对配电网源网荷储进行多目标优化配置;步骤S4,获取配电网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规划的最优方案集。本发明充分考虑可调节负荷构建配电网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规划模型,实现考虑可调节负荷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的研究,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灵活可靠性。

    一种在具有多支路传输线的配电系统中实现故障定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909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87805.5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多支路传输线的配电系统中实现故障定位的方法,通过建立配电网故障后的有向图,并将系统节点划分为T型节点和非T型节点。根据T型节点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利用回路电压方程计算各个区域中T型节点的电压从而确定故障区域,将非故障区域进行合并从而缩小故障区域进而进行故障定位。实施本发明,可以用于实际配电网在线故障定位,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及时定位故障并切除故障,防止故障的进一步阔发,也保证了供电恢复,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本发明所提出方法原理简单,容易实现,不受系统规模的影响。

    一种网格化的配电网剩余供电容量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821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25689.2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格化的配电网剩余供电容量监控系统,包括:容量监控模块,用以监控高压变电站内及网格内由高压降压为中压的主变绕组容量,监控中压线路标称容量、有效容量和安全容量,统计配变的标称容量和有效容量;负荷监控模块,用以监控网格内变电站、中压线路及配变负荷,并生成网格现状负荷、业扩报装容量、潜在用电容量和负荷预测值;剩余容量预警模块,用以分析变电站、中压线路、配变及网格降压容量、网格中压线路容量现状的运行情况,对剩余容量进行分析,并生成解决措施建议,对分析结果进行预警显示。实施本发明,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将中压配电网与高压变电站状态结合起来,提前获取容量预警,提升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