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加热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582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208699.1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加热芯片,包括一基底、一绝缘层、一石墨烯膜和多个电极;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底设置一通孔;所述绝缘层在所述通孔处悬空,覆盖所述通孔且不与所述第一表面直接接触的绝缘层定义为一窗口,该窗口上设置多个凹槽;所述石墨烯膜覆盖所述窗口,所述石墨烯膜包括第一部分石墨烯膜和第二部分石墨烯膜,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石墨烯膜和所述第二部分石墨烯膜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电极位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表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石墨烯加热芯片的制备方法。

    电子黑体材料及电子探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644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011497805.3

    申请日:2020-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黑体材料,其为一多孔碳材料层,该多孔碳材料层由多个碳材料颗粒组成,该多个碳材料颗粒之间存在多个微孔,所述碳材料颗粒的尺寸为纳米级或者微米级,所述微孔的尺寸为纳米级或者微米级。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探测结构,包括一电子探头以及一电流表,该电流表包括一第一接线柱和一第二接线柱,该第一接线柱与该电子探头电连接,该第二接线柱接地,所述电子探头为所述电子黑体材料。

    胶带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6593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810070102.9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带装置,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开口;一基板,该基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一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该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壳体内部,所述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用于使一胶带从该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连续拉出;以及至少两个胶带拉取元件,所述至少两个胶带拉取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胶带拉取元件用于固定从所述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得到的胶带,并通过将该至少两个胶带拉取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胶带拉取元件将胶带从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壳体的开口拉出。

    可折叠鼠标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9313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1510321792.7

    申请日:2015-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鼠标,包括:一基板,一薄膜电池、一触控模组、一信号处理模组及一通讯模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信号处理模组分别与所述触控模组及通讯模组电连接,以驱动所述触控模组,并对触控模组感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通讯模组;所述薄膜电池与所述触控模组、信号处理模组及通讯模组分别电连接,以提供能源;其中,所述基板为一片状结构,包括一主体结构、一第一支撑板及一第二支撑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可旋转的与所述主体结构相连,所述主体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微型光盘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表面。本发明所述可折叠鼠标结构更简单,便于携带。

    逻辑门装置
    6.
    发明公开
    逻辑门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377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98851.4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逻辑门装置,其包括:一栅极、一栅极绝缘层、一底部电极、一二维半导体层、一第一顶部电极及一第二顶部电极;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的表面,所述底部电极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栅极的表面,所述二维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底部电极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表面,且同时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的表面,所述第一顶部电极和第二顶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二维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表面,所述底部电极、二维半导体层和栅极绝缘层形成一空气空隙,所述空气空隙分布在所述底部电极相对的两侧,所述栅极用于接入栅极电压,所述第一顶部电极和第二顶部电极用于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底部电极用于连接信号输出端和工作电压。

    反相器
    7.
    发明公开
    反相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37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98825.1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相器,其包括:一栅极、一栅极绝缘层、一底部电极、一二维半导体层、一第一顶部电极及一第二顶部电极;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的表面,所述底部电极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栅极的表面,所述二维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底部电极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表面,且同时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的表面;所述第一顶部电极和第二顶部电极设置在所述二维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表面,所述底部电极、二维半导体层和栅极绝缘层形成一空气空隙,所述空气空隙分布在所述底部电极相对的两侧;所述栅极用于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底部电极用于连接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顶部电极用于连接电源正压,所述第二顶部电极用于连接电线接地端。

    一种透射型低能量电子显微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81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610404782.4

    申请日:2016-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射型低能量电子显微系统,其包括:一真空腔体;一电子枪,用于发射的电子束;一衍射腔体;一成像装置;一样品支架,用于固定二维纳米材料样品,上述电子束可以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样品透射之后形成进入所述衍射腔体内的透射电子束与衍射电子束,并在所述成像装置上成像;一芯柱;一抽真空装置;以及一控制电脑;其中,所述控制电脑还包括工作模式切换模块,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模块可以实现大束斑的成像模式和小束斑的衍射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大束斑的成像模式为采用大于样品的电子束照射整个样品表面,并进行衍射成像;所述小束斑的衍射模式为采用小于样品的电子束照射样品的局部表面或扫描整个表面,并进行衍射成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