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4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89556.1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仓内温差控制方法,包括:S1、基于仿真计算及材料试验确定混凝土仓内温度梯度控制标准;S2、基于混凝土仓的方量和配管率要求确定所埋冷却水管的总量;S3、按混凝土级配、仓形状等,对混凝土仓进行分区;S4、按照分区布设温度测点,并安装冷却水管,建立混凝土温度测点与冷却水管的对应关系;S5、计算温度测点间的最大距离,与仓内温度梯度控制标准相乘,得到仓内温差控制标准;S6、基于仓内温差控制标准和混凝土仓目标温控曲线设定各分区温度测点目标控温曲线;S7、分区调控通水冷却措施。通过“先控制后平均”的方法,可个性化调控混凝土仓内温差,有利于降低由于混凝土仓内温差过大引起的开裂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4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1089556.1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2D15/00 ,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仓内温差控制方法,包括:S1、基于仿真计算及材料试验确定混凝土仓内温度梯度控制标准;S2、基于混凝土仓的方量和配管率要求确定所埋冷却水管的总量;S3、按混凝土级配、仓形状,对混凝土仓进行分区;S4、按照分区布设温度测点,并安装冷却水管,建立混凝土温度测点与冷却水管的对应关系;S5、计算温度测点间的最大距离,与仓内温度梯度控制标准相乘,得到仓内温差控制标准;S6、基于仓内温差控制标准和混凝土仓目标温控曲线设定各分区温度测点目标控温曲线;S7、分区调控通水冷却措施。通过“先控制后平均”的方法,可个性化调控混凝土仓内温差,有利于降低由于混凝土仓内温差过大引起的开裂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228111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086649.1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衬砌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衬砌混凝土浇筑块尺寸和冷却水管参数建立三维仿真模型,以确定温度传感器的最优埋设方式;通过以最优埋设方式布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衬砌混凝土的温度监测数据;基于所述温度监测数据,重构衬砌混凝土的温度场,得到混凝土的真实温度分布;根据所述混凝土的真实温度分布计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将温度梯度大于预设梯度值的目标混凝土区域,通过智能通水与养护技术进行温度梯度控制。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衬砌混凝土温度的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228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86649.1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衬砌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衬砌混凝土浇筑块尺寸和冷却水管参数建立三维仿真模型,以确定温度传感器的最优埋设方式;通过以最优埋设方式布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取衬砌混凝土的温度监测数据;基于所述温度监测数据,重构衬砌混凝土的温度场,得到混凝土的真实温度分布;根据所述混凝土的真实温度分布计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将温度梯度大于预设梯度值的目标混凝土区域,通过智能通水与养护技术进行温度梯度控制。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衬砌混凝土温度的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974892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0229044.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测温与数字测温互补的温度场形成方法与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混凝土大坝的整体坐标以及光纤的埋设线路,获取光纤测温点的空间坐标,其中,混凝土大坝埋设有多条光纤,光纤测温点为光纤上用于测量混凝土大坝温度的监测点;将获取的空间坐标与光纤测温点测得的温度值设置为一一映射;根据光纤测温点测得的温度值,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光纤所在平面的二维温度分布,进一步根据相邻两个光纤的二维温度分布,计算相邻两个光纤平面之间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本发明解决了无法根据光纤测温度数据获取与大坝坐标相映射的整体温度场分布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7489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29044.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测温与数字测温互补的温度场形成方法与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混凝土大坝的整体坐标以及光纤的埋设线路,获取光纤测温点的空间坐标,其中,混凝土大坝埋设有多条光纤,光纤测温点为光纤上用于测量混凝土大坝温度的监测点;将获取的空间坐标与光纤测温点测得的温度值设置为一一映射;根据光纤测温点测得的温度值,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光纤所在平面的二维温度分布,进一步根据相邻两个光纤的二维温度分布,计算相邻两个光纤平面之间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本发明解决了无法根据光纤测温度数据获取与大坝坐标相映射的整体温度场分布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13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995525.9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梯度控温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每个类型目标工程的围岩、衬砌混凝土热学参数、实测洞内气温数据和衬砌混凝土施工数据进行温度场有限元仿真模拟;以及进行有限元应力仿真模拟;建立各类型目标工程的衬砌混凝土内外温度梯度和降温速率、以及衬砌极限应力的相关性模型;根据开裂风险判据确定混凝土容许应力;基于所述相关性模型和所述混凝土容许应力确定衬砌混凝土最高温度、内外温度梯度和降温速率控制标准;基于所述衬砌混凝土最高温度、内外温度梯度和降温速率控制标准利用智能梯度温控系统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实现衬砌混凝土施工全周期的温控防裂。
-
公开(公告)号:CN11211387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95525.9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梯度控温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每个类型目标工程的围岩、衬砌混凝土热学参数、实测洞内气温数据和衬砌混凝土施工数据进行温度场有限元仿真模拟;以及进行有限元应力仿真模拟;建立各类型目标工程的衬砌混凝土内外温度梯度和降温速率、以及衬砌极限应力的相关性模型;根据开裂风险判据确定混凝土容许应力;基于所述相关性模型和所述混凝土容许应力确定衬砌混凝土最高温度、内外温度梯度和降温速率控制标准;基于所述衬砌混凝土最高温度、内外温度梯度和降温速率控制标准利用智能梯度温控系统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实现衬砌混凝土施工全周期的温控防裂。
-
公开(公告)号:CN11254167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60785.2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华能盐城大丰新能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隐患识别的定量安全奖惩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坐标、目标作业工人的移动轨迹坐标和预设的安全隐患的规定排查范围;根据安全隐患坐标、移动轨迹坐标确定作业工人是否进入预设的安全隐患的规定排查范围;当确定目标作业工人进入预设的安全隐患的规定排查范围时,计算目标作业工人进入预设的安全隐患的规定排查范围的次数和总时长;根据预设的安全隐患的规定排查范围、次数和总时长,确定目标作业工人发现单位距离的安全隐患所需的平均时长;根据次数、目标作业工人发现单位距离的安全隐患所需的平均时长和预设奖惩制度确定目标作业工人对应的奖惩分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202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20946.9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推荐方法及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地质信息知识图谱本体模型,抽取与不利结构面相关的地质实体信息,完善地质信息数据层;构建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知识图谱本体模型,提取与不利结构面相关的处理措施实体信息,完善处理措施数据层;将不利结构面地质信息与处理措施建立对应关系,形成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知识图谱模型;基于分布式表示学习的推理方法,开展知识图谱补全;将待处理不利结构面的地质勘测信息输入图谱,推荐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本发明将地质勘测信息与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进行结构化知识表达,可以随着地质信息的不断完善,对不利结构面的处理措施进行快速调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