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电池寿命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132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313674.3

    申请日:2011-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电池寿命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最优化计算技术领域。首先定义电池储能系统各工作参数,根据工作参数,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日前优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日前优化模型,最后求解削峰填谷日前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和目标函数,得到日前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池寿命与充放电次数和放电深度的关系,利于延长电池寿命。采用的状态量加倍的动态规划算法能够有效求解日前优化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负荷曲线更为平坦,满足削峰填谷的应用需求。日前优化模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电池模型引入相应的非线性约束。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4017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077692.0

    申请日:2012-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领域。首先寻找历史相似日负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扩展短期负荷预测,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优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优化模型,得到电池储能系统在各个时刻的输出功率。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实时优化模型中包含了电池充放电次数约束和放电深度约束,用来研究电池寿命与充放电次数和放电深度的关系,利于延长电池寿命。以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能够减小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负荷曲线更为平坦,满足削峰填谷的应用需求。采用负荷平滑限制能够使得负荷曲线局部更加平滑。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401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77692.0

    申请日:2012-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领域。首先寻找历史相似日负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扩展短期负荷预测,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优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实时优化模型,得到电池储能系统在各个时刻的输出功率。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实时优化模型中包含了电池充放电次数约束和放电深度约束,用来研究电池寿命与充放电次数和放电深度的关系,利于延长电池寿命。以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能够减小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负荷曲线更为平坦,满足削峰填谷的应用需求。采用负荷平滑限制能够使得负荷曲线局部更加平滑。

    一种考虑电池寿命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1327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313674.3

    申请日:2011-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电池寿命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最优化计算技术领域。首先定义电池储能系统各工作参数,根据工作参数,建立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日前优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日前优化模型,最后求解削峰填谷日前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和目标函数,得到日前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本发明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池寿命与充放电次数和放电深度的关系,利于延长电池寿命。采用的状态量加倍的动态规划算法能够有效求解日前优化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负荷曲线更为平坦,满足削峰填谷的应用需求。日前优化模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电池模型引入相应的非线性约束。

    一种分段式流量分布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103412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70064.X

    申请日:2013-0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Abstract: 一种分段式流量分布测量装置,该装置由壳体、挡板、隔板、分流板组成,壳体底部有液体入口,壳体的上部通过分流板均匀分割为相等分段,相邻分段溶液由壳体两侧若干方形的排液口排出,排液口在外壳两侧均匀、交错分布,排液口下沿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分流板将壳体均匀分隔,因此各排液口液体体积即代表该段溶液的流速,从而定量地反应溶液的流量分布情况。此外,壳体的底部有挡板插槽,壳体四周在排液口下方有隔板插槽,可根据需要插入挡板、隔板,从而获得相应的溶液流量分布。该装置结构简单,可定量地对溶液的流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式测量,同时,可通过调节内部挡板和隔板的数目及结构获得相应的溶液流量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