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48006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348637.X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除轻烃物料流中含硫、氧杂质的吸附剂及其制备、再生方法,该吸附剂是以活性氧化铝及高岭土为原料,经有机胺扩孔,加入含少量稀土金属的碱金属盐溶液共混后加以粘结剂进行滚球成型,低温干燥后进行高温焙烧活化制得,制得的吸附剂由Al2O3、SiO2、碱金属氧化物及微量稀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制得的吸附剂粒径为2.5~5.5mm,比表面积为260~320㎡/g,孔容为0.3~0.35ml/g。本发明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稀土金属元素,其协同作用使吸附剂表面电荷分布更合理,大大提高了吸附剂对含硫、氧杂质的脱除精度和吸附容量同时引入的水玻璃,大大提高了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的选择性,整体上降低了吸附热。该发明工艺简单,制得的吸附剂可再生循环使用、再生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190352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349171.5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除轻烃物料流中极性分子的吸附剂及其制备、再生方法,该吸附剂是将分子筛原粉、活性氧化铝为原料,经有机胺扩孔、金属离子改性后加以粘结剂进行滚球成型,低温干燥后进行高温焙烧活化制得,制得的吸附剂由Al2O3、SiO2、碱金属氧化物及微量稀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制得的吸附剂粒径为1.0~4.2mm,比表面积为260~320㎡/g,孔容0.3~0.35ml/g。本发明通过引入稀土金属配合碱金属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并进一步引入水玻璃作为粘结剂,大大提高了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整体上降低了吸附热,该吸附剂对甲醇的脱除率可达99.2%,吸附容量可达6.7%,且该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具有可再生循环使用、再生方法简单等特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48006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48637.X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除轻烃物料流中含硫、氧杂质的吸附剂及其制备、再生方法,该吸附剂是以活性氧化铝及高岭土为原料,经有机胺扩孔,加入含少量稀土金属的碱金属盐溶液共混后加以粘结剂进行滚球成型,低温干燥后进行高温焙烧活化制得,制得的吸附剂由Al2O3、SiO2、碱金属氧化物及微量稀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制得的吸附剂粒径为2.5~5.5mm,比表面积为260~320㎡/g,孔容为0.3~0.35ml/g。本发明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稀土金属元素,其协同作用使吸附剂表面电荷分布更合理,大大提高了吸附剂对含硫、氧杂质的脱除精度和吸附容量同时引入的水玻璃,大大提高了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的选择性,整体上降低了吸附热。该发明工艺简单,制得的吸附剂可再生循环使用、再生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190352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49171.5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除轻烃物料流中极性分子的吸附剂及其制备、再生方法,该吸附剂是将分子筛原粉、活性氧化铝为原料,经有机胺扩孔、金属离子改性后加以粘结剂进行滚球成型,低温干燥后进行高温焙烧活化制得,制得的吸附剂由Al2O3、SiO2、碱金属氧化物及微量稀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制得的吸附剂粒径为1.0~4.2mm,比表面积为260~320㎡/g,孔容0.3~0.35ml/g。本发明通过引入稀土金属配合碱金属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并进一步引入水玻璃作为粘结剂,大大提高了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整体上降低了吸附热,该吸附剂对甲醇的脱除率可达99.2%,吸附容量可达6.7%,且该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具有可再生循环使用、再生方法简单等特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89290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130926.7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武汉纺织大学
IPC: C10L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的方法,该方法仅通过简单改变现有工艺中气体分馏塔的位置,使液化石油气在完成脱硫精制前即已进行了碳三馏分、碳四馏分的分离,将整个或部分脱硫工艺分别集中在碳三馏分和(或)碳四馏分中进行,大大降低了各个(或部分)脱硫单元中液化石油气的处理量,因此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负荷,同时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仅针对液化石油气本身采取的脱硫处理方法来提高脱硫效率存在瓶颈的缺陷。本发明方法在基本不增加炼厂投资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或降低二硫化物或多硫化物的生成,为下一步碱液脱硫醇工艺提供无二硫化物或多硫化物的液化石油气,从而显著提高了液化石油气最终的脱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17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080717.1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武汉纺织大学 , 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
IPC: C10G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饱和液态烃深度脱硫方法,首先将待处理含饱和液态烃的石脑油原料、活化剂、空气或氧气依次注入到混合器中,气相、油相、水相三相充分混合后通过装有脱臭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在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石脑油中易挥发的硫醇被氧化为难挥发的二硫化物,硫化氢被氧化为元素硫,再将所述经催化氧化处理后的石脑油引入分馏塔进行精馏,分馏塔顶出液态烃(C3\C4),塔底出脱液态烃石脑油。本发明方法脱硫精度高,脱硫后液态烃总硫含量均低于10mg/m3,另外,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业化成本低,克服了传统液态烃深度脱硫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操作成本高的缺陷,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78929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30926.7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湖北华邦化学有限公司 , 武汉纺织大学
IPC: C10L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的方法,该方法仅通过简单改变现有工艺中气体分馏塔的位置,使液化石油气在完成脱硫精制前即已进行了碳三馏分、碳四馏分的分离,将整个或部分脱硫工艺分别集中在碳三馏分和(或)碳四馏分中进行,大大降低了各个(或部分)脱硫单元中液化石油气的处理量,因此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负荷,同时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仅针对液化石油气本身采取的脱硫处理方法来提高脱硫效率存在瓶颈的缺陷。本发明方法在基本不增加炼厂投资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或降低二硫化物或多硫化物的生成,为下一步碱液脱硫醇工艺提供无二硫化物或多硫化物的液化石油气,从而显著提高了液化石油气最终的脱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16864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310516957.7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除液态烃中二硫化物的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由Al2O3、CaO·SiO2、EDTA络合物、以及铜、钴、镧、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其中Al2O3的含量为20.5~25%,CaO·SiO2的含量为70~74.5%,由铜、钴、镧、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为0.5~5.0%,EDTA络合物的含量为0.05~0.1%。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由本发明制造的吸附剂可以将液态烃中的二硫化物脱除到10ppm以下,同时吸附饱和后可以进行再生重复使用,重复再生100次以后吸附容量仍可以达到初次使用的95%。
-
公开(公告)号:CN103816864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516957.7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除液态烃中二硫化物的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由Al2O3、CaO· SiO2、EDTA络合物、以及铜、钴、镧、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其中Al2O3的含量为20.5~25%,CaO· SiO2的含量为70~74.5%,由铜、钴、镧、镍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为0.5~5.0%,EDTA络合物的含量为0.05~0.1%。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由本发明制造的吸附剂可以将液态烃中的二硫化物脱除到10ppm以下,同时吸附饱和后可以进行再生重复使用,重复再生100次以后吸附容量仍可以达到初次使用的95%。
-
公开(公告)号:CN1036141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516783.4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IPC: C10L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厂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工艺,是一种利用高效选择性吸附剂对炼厂脱硫醇后液态烃或混合C4中硫化物进行吸附脱除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选用合适的吸附剂先将液态烃或混合C4中的羰基硫进行吸附脱除,再将液态烃或混合C4中的二硫化物脱除,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经本工艺处理的液态烃或碳四总硫可以从20~400mg/m³降低到0~20mg/m³。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可以进行再生,再生介质为N2,再生空速100~1000h-1,再生压力0~1.0MPa,再生温度180~260℃。重复再生30次之后脱硫效果仍能达到初次使用的9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