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铝基复合材料汽车刹车盘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00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60890.0

    申请日:2021-12-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是一种双层铝基复合材料汽车刹车盘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摩擦件和配合摩擦件的非摩擦件,摩擦件的中央开设有贯穿摩擦件的第一贯孔,在非摩擦件的中心开设有贯穿非摩擦件的第二贯孔,在非摩擦件的下部边缘圆周设置有多个弧形键,在第一贯孔对应弧形键的一侧设置有与弧形键等数的弧形槽,弧形键与弧形槽通过固液铸造嵌合。弧形键和弧形槽通过固液铸造嵌合使摩擦件和非摩擦件达到冶金结合效果,再利用花键进行机械结合固定,实现机械与冶金结合固定效果,使刹车盘在承受剧烈的冲击力、剪切力、摩擦力等外力的时候,摩擦件和非摩擦件之间依然能保持牢固的结合,满足汽车复杂的工况对刹车盘的力学性能要求。

    具有四峰非基面织构特征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327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01920.7

    申请日:2021-03-22

    IPC分类号: C22F1/06

    摘要: 本申请涉及具有四峰非基面织构特征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具有双峰非基面织构特征的镁合金板材,以双峰对应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为0°基准线,在低于150℃的条件下进行变形处理;采用冷轧变形处理,冷轧方向与0°基准线的夹角范围为0~±45°,总变形量为10%~50%,冷轧后退火;采用单轴拉伸变形处理,拉伸方向与0°基准线的夹角范围为0~±30°,拉伸过程应变速率为1×10‑4s‑1~5s‑1,变形量为10%~30%,拉伸后退火。与处理前的镁合金板材相比,最终板材的织构峰同时往纵向和横向偏转并较均匀分布,呈现四峰非基面织构特征,平面各向异性Δr值小于0.15。

    一种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23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41507.4

    申请日:2024-04-12

    IPC分类号: B23C3/00 B23Q11/10 B23Q11/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台顶端的加工台,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固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内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刀具,所述连接台的外侧固接有冷却管。本装置通过阻隔机构和阀芯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机在运行时不仅带动刀具运行,还会带动阻隔机构同步运行,进而通过阻隔机构的运行,带动阀芯发生90度翻转,将阻隔管的内部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流量,使其冷却液从冷却管的内部流出,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及便捷性。

    一种钛铝复合金属薄板成型轧机

    公开(公告)号:CN11304253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289652.1

    申请日:2021-03-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铝复合金属薄板成型轧机,包括轧制单元,其包括安装架、第一轧辊、第二轧辊,所述安装架两个相对的侧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和调节孔,所述第一轧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调节孔,调宽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架两侧板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轧辊与第二轧辊穿过所述避让孔;能够根据轧制薄板的宽度进行调节轧辊的有效宽度,并且调整好后的位置是固定的,不会松动;根据所需钛铝复合金属薄板的厚度对辊距进行调节,调节结构巧妙,操作简单。

    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及镁合金板材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7454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277208.8

    申请日:2021-03-15

    IPC分类号: B21B37/58 B21B37/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及镁合金板材轧制装置,包括轧制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轧辊、第二轧辊,所述安装架两个相对的侧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和调节孔,所述第一轧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为长条型,所述第二轧辊在所述调节孔能够沿着第一轧辊的径向偏移;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端面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二端面齿轮;通过对轧制组件的两个轧辊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进行轧制不同厚度的板材,同时驱动组件也能够将轧辊的高度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轧制时板材的厚度发生变化。

    一种高塑性各向同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297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35032.4

    申请日:2022-03-10

    IPC分类号: B21B1/38 C22F1/06 C22C2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塑性各向同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以Mg‑Zn‑RE系或Mg‑Zn‑Ca系镁合金热轧板材的轧向为0°基准,以5‑90°为间隔切取一系列切片薄板S1、S2……Sn;将切片薄板表面进行机械打磨/酸洗去锈、清洗脱脂后按顺序将切片薄板进行堆叠,采用金属丝对堆叠后的板材头尾进行捆扎;之后在150‑275℃进行温轧变形,道次变形量为20‑70%,道次间不进行保温或退火处理;再在20‑50℃进行冷轧变形,道次变形量为5‑10%;最后在300‑400℃下进行退火热处理30min‑2h。本发明制备板材具有力学性能各向同性、高塑性和弱织构的特点,生产过程简洁高效、自动化程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可制备不同厚度、宽幅、大尺寸镁合金卷板。

    一种钛铝复合金属薄板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2541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431827.8

    申请日:2021-04-21

    IPC分类号: B21C3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铝复合金属薄板的加工方法,包括,提供铝金属板;将纯钛表面进行化学蚀刻表面微孔化处理,获得钛金属板;将所述铝金属板与所述钛金属板两侧进行复合,复合后轧制,获得钛铝复合金属薄板。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材料折叠寿命问题,钛铝合金复合提高板材加工性能、以及降低板材成本,替代部分钛金属。

    一种改善镁合金高温加工性能的包套装置及锻坯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254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31794.7

    申请日:2021-04-21

    IPC分类号: B21C3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镁合金高温加工性能的包套装置及锻坯加工方法,包套装置包括,包套件,所述包套件具有容置腔;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其中,所述包套件内壁具有凸起。本发明通过在镁合金坯料外面包裹一层包套,利用包套改善锻造过程中镁合金坯料所受的应力状态,同时在包套内侧制作圆弧,进而在锻造过程中引入弯曲变形,提高镁合金坯料变形的均匀程度。

    具有四峰非基面织构特征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327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301920.7

    申请日:2021-03-22

    IPC分类号: C22F1/06

    摘要: 本申请涉及具有四峰非基面织构特征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具有双峰非基面织构特征的镁合金板材,以双峰对应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为0°基准线,在低于150℃的条件下进行变形处理;采用冷轧变形处理,冷轧方向与0°基准线的夹角范围为0~±45°,总变形量为10%~50%,冷轧后退火;采用单轴拉伸变形处理,拉伸方向与0°基准线的夹角范围为0~±30°,拉伸过程应变速率为1×10‑4s‑1~5s‑1,变形量为10%~30%,拉伸后退火。与处理前的镁合金板材相比,最终板材的织构峰同时往纵向和横向偏转并较均匀分布,呈现四峰非基面织构特征,平面各向异性Δr值小于0.15。

    一种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23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41507.4

    申请日:2024-04-12

    IPC分类号: B23C3/00 B23Q11/10 B23Q11/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铣削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台顶端的加工台,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固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的内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刀具,所述连接台的外侧固接有冷却管。本装置通过阻隔机构和阀芯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机在运行时不仅带动刀具运行,还会带动阻隔机构同步运行,进而通过阻隔机构的运行,带动阀芯发生90度翻转,将阻隔管的内部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流量,使其冷却液从冷却管的内部流出,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及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