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物线型转子及机油泵

    公开(公告)号:CN10908416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115856.8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油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抛物线型转子及机油泵。该抛物线型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的齿廓包括抛物线,内转子的齿廓为抛物线的共轭曲线。本发明通过将外转子的齿廓设为抛物线型,以及内转子的齿廓设为与该抛物线型共轭的共轭曲线,进而当上述外转子与内转子啮合时,二者的啮合点高,参与啮合的型线区域多,传动性能好,转子磨损量少,减少了内外转子啮合传动过程中的打滑和冲击,提高转子机油泵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一种发动机后处理支架的疲劳分析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7633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910589617.4

    申请日:2019-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处理支架的疲劳分析方法,包括:构建待分析后处理支架的有限元模型;构建所述待分析后处理支架的柔性体模型,依据所述柔性体模型构建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采集加速度信号,将所述加速度信号转换为动作器的位移信号;将所述动作器位移信号传递给所述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进行仿真,获取所述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的力载荷谱;依据所述力载荷谱进行疲劳分析。上述方法,通过构建待分析后处理支架的柔性体模型,并依据柔性体模型构建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进行仿真,获取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的力载荷谱,依据所述力载荷谱进行疲劳分析,力载荷谱相较于经验载荷准确率更高,因此,疲劳分析结果准确率也会提高。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1042511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557404.3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本发明的冷却结构包括:多条冷却水道,多条所述冷却水道沿缸体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互相连通;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位于顶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于位于底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通过多条所述冷却水道相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中采用多条冷却水道,能够平均分配水流量,可以降低空压机自身水阻,提高空压机在整机匹配时通过空压机的水流量,且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以让冷却液均布流过气缸冷却水道,提高冷却液散热能力。

    一种抛物线型转子及机油泵

    公开(公告)号:CN10908416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115856.8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油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抛物线型转子及机油泵。该抛物线型转子包括相互啮合的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的齿廓包括抛物线,内转子的齿廓为抛物线的共轭曲线。本发明通过将外转子的齿廓设为抛物线型,以及内转子的齿廓设为与该抛物线型共轭的共轭曲线,进而当上述外转子与内转子啮合时,二者的啮合点高,参与啮合的型线区域多,传动性能好,转子磨损量少,减少了内外转子啮合传动过程中的打滑和冲击,提高转子机油泵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一种转子组件及其设计方法、转子泵和发动机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175620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0591880.X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转子组件及其设计方法、转子泵和发动机总成,转子组件包括内转子和套设于内转子外的外转子,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c始终大于零,内转子的中心轴线与外转子的中心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外转子的齿数=内转子的齿数+1,内转子和外转子能分别在外力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在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形成体积变化的泵液腔。本发明中内转子和外转子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形成体积变化的泵液腔,由于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c始终大于零,内转子和外转子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啮合接触,避免了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运动引起的齿间磨损,解决了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导致振动和噪声较大的问题。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1042511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0557404.3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本发明的冷却结构包括:多条冷却水道,多条所述冷却水道沿缸体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互相连通;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位于顶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于位于底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通过多条所述冷却水道相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中采用多条冷却水道,能够平均分配水流量,可以降低空压机自身水阻,提高空压机在整机匹配时通过空压机的水流量,且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以让冷却液均布流过气缸冷却水道,提高冷却液散热能力。

    一种转子组件及其设计方法、转子泵和发动机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175620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91880.X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转子组件及其设计方法、转子泵和发动机总成,转子组件包括内转子和套设于内转子外的外转子,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c始终大于零,内转子的中心轴线与外转子的中心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外转子的齿数=内转子的齿数+1,内转子和外转子能分别在外力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在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形成体积变化的泵液腔。本发明中内转子和外转子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形成体积变化的泵液腔,由于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c始终大于零,内转子和外转子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啮合接触,避免了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运动引起的齿间磨损,解决了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导致振动和噪声较大的问题。

    一种发动机后处理支架的疲劳分析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7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89617.4

    申请日:2019-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处理支架的疲劳分析方法,包括:构建待分析后处理支架的有限元模型;构建所述待分析后处理支架的柔性体模型,依据所述柔性体模型构建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采集加速度信号,将所述加速度信号转换为动作器的位移信号;将所述动作器位移信号传递给所述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进行仿真,获取所述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的力载荷谱;依据所述力载荷谱进行疲劳分析。上述方法,通过构建待分析后处理支架的柔性体模型,并依据柔性体模型构建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进行仿真,获取刚柔耦合虚拟试验台的力载荷谱,依据所述力载荷谱进行疲劳分析,力载荷谱相较于经验载荷准确率更高,因此,疲劳分析结果准确率也会提高。

    气体混合器及发动机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711699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1422487.3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混合器及发动机,气体混合器包括:罐体,罐体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与排气口设置在罐体的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二进气口位于第一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混气结构,设置于罐体内,混气结构包括分散设置的多根混气管,混气管连通第一进气口与排气口,混气管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进气口与混气管,其中,第一方向与混气管的轴向方向相一致。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气流混合均匀性的同时有效缩短混合器的长度,缩小气体混合器的体积,从而节省了气体混合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空滤器总成与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3510955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194126.0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滤器总成与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空滤器总成包括筒体和位于所述筒体内侧的主滤芯,所述筒体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能够供所述主滤芯通过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可拆卸地连接有进气结构和/或盖板。当需要保养时,只需将筒体侧面的进气结构或盖板拆卸掉,然后,将主滤芯从进气口取出即可。可见,本方案通过在筒体的侧面开设进气口,使主滤芯可以从筒体侧面取出,无需在滤芯轴向预留很大的抽取空间,因此,本方案可以在筒体内安装更长的主滤芯,从而能够提高空滤器的容灰量,延长滤芯保养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