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瓦、液压泵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8376749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2750989.0

    申请日:2022-10-19

    Inventor: 崔璨 史伟东 崔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轴瓦、液压泵及车辆,该轴瓦包括轴瓦本体、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其中,轴瓦本体呈圆弧形。轴瓦本体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两个连接端,轴瓦本体在其轴线方向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其中,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分别与轴瓦本体的两个连接端连接,第一定位片远离轴瓦本体的一端以及第二定位片远离轴瓦本体的一端均用于和壳体抵接,如此可限制轴瓦转动;第一定位面用于和斜盘抵接,第二定位面用于和壳体抵接,如此可限制轴瓦轴向移动,通过面接触在轴瓦的轴向以及圆周方向上对轴瓦进行定位,能保证轴瓦的定位效果稳定,同时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装配工艺,可有效降低成本。

    一种电比例恒压控制器及液压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7823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57076.1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比例恒压控制器及液压元件,该电比例恒压控制器包括比例电磁铁、阀体、阀芯、弹性件和推杆;阀体设有阀腔,阀体的侧壁设有进油管路、工作管路和回油管路;阀芯滑动设于阀腔内部,当阀芯处于第一工位时,进油管路与工作管路通过阀腔连通,当阀芯处于第二工位时,工作管路与回油管路通过阀腔连通;当阀芯处于稳压工位时,进油管路、工作管路以及回油管路中任意两个管路均不连通;比例电磁铁与阀体传动连接;推杆位于阀腔内部,推杆与阀芯配合形成驱动腔,驱动腔通过阀腔与进油管路连通。本申请的电比例恒压控制器通过将阀芯和比例电磁铁做成一级结构,并与弹性件和推杆配合,对液压元件的工作压力进行控制。

    进油压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53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56937.4

    申请日:2019-12-10

    Inventor: 崔凯 崔璨 马天伟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进油压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下,实时获取所述发动机的机油压力;获取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查询对应表,得到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对应的进油压力区间;其中,所述对应表中预先建立有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与进油压力区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发动机的机油压力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对应的进油压力区间,确定出开度参数;利用所述开度参数对自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整,以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进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机油的机油压力处于所述进油压力区间。

    一种水封用组合弹簧、水封及发动机水泵

    公开(公告)号:CN1090268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302704.9

    申请日:2018-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水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封用组合弹簧、水封及发动机水泵。所述水封用组合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受压后,在预设压缩量范围内,所述水封用组合弹簧的弹力基本保持恒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水封结构,易出现漏水和使用寿命短的情况。

    一种水封用组合弹簧、水封及发动机水泵

    公开(公告)号:CN10902682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1302704.9

    申请日:2018-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水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封用组合弹簧、水封及发动机水泵。所述水封用组合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受压后,在预设压缩量范围内,所述水封用组合弹簧的弹力基本保持恒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水封结构,易出现漏水和使用寿命短的情况。

    一种机油的自动补充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21189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88670.3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的自动补充方法和系统,获取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数据,确定与所述实时工况数据相对应的实时机油消耗率;根据所述实时机油消耗率,计算所述发动机在当前补油时段的耗油量;根据所述耗油量,对所述发动机的机油进行自动补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数据确定实时机油消耗率,然后计算发动机在当前补油时段的耗油量,无需电子机油尺就可以实现自动精确补油,能够提高机油液位检测技术和机油自动补充技术的通用性,并能实时检测发动机的缺油状况,减少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安全隐患。

    进油压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53035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1256937.4

    申请日:2019-12-10

    Inventor: 崔凯 崔璨 马天伟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进油压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下,实时获取所述发动机的机油压力;获取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查询对应表,得到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对应的进油压力区间;其中,所述对应表中预先建立有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与进油压力区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发动机的机油压力与所述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参数对应的进油压力区间,确定出开度参数;利用所述开度参数对自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整,以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进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机油的机油压力处于所述进油压力区间。

    发动机及其中冷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7262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1634254.3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中冷器,中冷器包括:冷芯,冷芯内具有由冷却管束组成的冷却水换热流道及由冷却管束的间隙组成的进气换热流道,冷却管束的全部冷却管的一端均相互连通;设置于冷芯的一端的第一冷盖,第一冷盖具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腔体,分别为进水腔体及出水腔体;进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进水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相对设置;出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另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出水腔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提供的中冷器,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在左右的中冷器中用途互换,从而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调高了整机的紧凑性;提高了中冷器的通用性。

    发动机及其中冷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7262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634254.3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中冷器,中冷器包括:冷芯,冷芯内具有由冷却管束组成的冷却水换热流道及由冷却管束的间隙组成的进气换热流道,冷却管束的全部冷却管的一端均相互连通;设置于冷芯的一端的第一冷盖,第一冷盖具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腔体,分别为进水腔体及出水腔体;进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进水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相对设置;出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另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出水腔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提供的中冷器,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在左右的中冷器中用途互换,从而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调高了整机的紧凑性;提高了中冷器的通用性。

    一种油底壳与一种发动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5427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048097.3

    申请日:2017-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1/0004 F01M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油底壳本体内侧底部的集污槽,集污槽与油底壳的放油口连通。裹挟着污染物的机油在油底壳内无规律地四处流动时,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并逐渐堆积在集污槽内,由于集污槽设置在油底壳底部,沉积在集污槽内的污染物难以再次被机油带出流动,从而起到了过滤机油的作用。本发明利用集污槽结构,可以有效过滤机油,达到延长换油期的效果,降低机油中的聚合物、烟炱、灰尘、磨损颗粒等的含量,降低含气量,使颗粒物沉淀从而防止对摩擦副产生磨损,同时能减少波动、振动和噪声,还可以降低机油温度、使水分下降分离,防止机油乳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油底壳的发动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