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3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655513.2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样制作装置和基于该煤岩样制作装置的煤岩样制作方法,所述煤岩样制作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环上设有多个第一调节杆,多个所述第一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一环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一环的径向延伸并位置可调,所述第二环上设有多个第二调节杆,多个所述第二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二环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二环的径向延伸并位置可调,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的至少一者相对所述底座位置可调以使所述煤岩样的切割角度可调。本发明实施例的煤岩样制作装置具有能够调整煤岩样分界面角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6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40400.2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杆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巷道支护用高速锚杆钻机运行稳定性集成系统,该运行稳定性集成系统包括气动马达、水冷单元、调节支撑单元、护杆单元和顶杆回钩件,气动马达适于为锚杆钻机主体提供动力,水冷单元包括静置模块,静置模块适于对气动马达进行降温并与气动马达间接接触,护杆单元用于钻杆锚护过程中的全流程自动化护杆。本发明通过引入冷水至静置模块中,静置模块与气动马达间接接触进行热量交换,通过在锚杆钻机主体的背部设置护杆单元,防止锚杆跳杆甩杆,解决锚杆钻机高速运行状态下锚杆甩杆以及气动马达发热严重的问题,优化了锚杆钻机作业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49911.1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冲击地压预警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煤矿预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矿区对应的训练数据集及验证数据集,多次从每个参数类型对应的各指标中,随机选取至少一个指标作为目标指标;基于每次选取的目标指标及训练数据集,构建每次选取的目标指标对应的决策树;基于验证数据集,验证每个决策树对应的预警准确度;若最大的预警准确度小于阈值,对最大的预警准确度对应的第一决策树进行剪枝,以使剪枝后的决策树的预警准确度大于阈值;确定剪枝后的决策树为目标矿区对应的冲击地压预警模型。由此,可以准确地确定对目标矿区影响较大的指标,从而可以提高生成的冲击地压预警模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64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83438.7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结构、防滑壳、锁紧组件和传感模块,其中,固定结构的顶部与防滑壳的底部连接;防护壳的顶部的边缘设置有锁紧组件;防滑壳内部安装有传感模块。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确保井下地质灾害预警装置稳定安装于预设位置,并能对预警装置中的传感模块进行有效保护,且拆卸较为简单,便于后续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3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55513.2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样制作装置和基于该煤岩样制作装置的煤岩样制作方法,所述煤岩样制作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环上设有多个第一调节杆,多个所述第一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一环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一环的径向延伸并位置可调,所述第二环上设有多个第二调节杆,多个所述第二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二环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调节杆沿着所述第二环的径向延伸并位置可调,所述第一环和所述第二环的至少一者相对所述底座位置可调以使所述煤岩样的切割角度可调。本发明实施例的煤岩样制作装置具有能够调整煤岩样分界面角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21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65047.2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力构协同监测方法,涉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该受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力构协同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围岩结构损伤和应力分布的“点”源信息;步骤二、获取围岩应力分布的“区”源信息;步骤三、二次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监测。本发明针对巷道围岩先后经历两次采掘扰动影响,围绕巷道围岩周边的应力分布和结构损伤两个方面实现“力构协同”监测,开展“点-区”相结合的监测方案,系统、准确地监测受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对受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围的变形控制方案制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56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21022.9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21C41/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区段煤柱临空侧向复合厚硬顶板最优破断位置确定方法,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本区段煤柱临空侧向复合厚硬顶板最优破断位置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高位厚硬岩层侧向结构破断分析;步骤二、低位厚硬岩层侧向结构破断分析;步骤三、区段煤柱受力分析;步骤四、最优破断位置分析确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方便,计算精度高,能够在二次采动影响下,对区段煤柱临空侧向高低位复合厚硬顶板的最优破断位置进行可靠推算。
-
公开(公告)号:CN111208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08749.3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顶板岩层回转破断试验方法,涉及采矿模拟技术领域。本模拟顶板岩层回转破断试验方法,应用模拟顶板岩层回转破断加载装置,底座上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设置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铰接回转板的一侧;底座上设置加载油缸,加载油缸位于回转板的下方,加载油缸伸缩端上设置有压头,压头接触回转板的下表面;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现场采样及试样加工制备;步骤二、加载位置放置;步骤三、预加静载;步骤四、回转破断加载;步骤五、结果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对采空区上方顶板岩层回转变形和破断失稳情况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准确推断采空区上方顶板岩层的运动特征,掌握顶板岩层回转变形和破断失稳的结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96065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60855.2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5 , G06Q50/02 , G06Q50/26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多尺度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多尺度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对象适用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步骤二、确定地质类影响因素的冲击危险指数;步骤三、确定开采类影响因素的冲击危险指数;步骤四、确定冲击综合危险指数和冲击危险等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旧的评价方法基础上优化改进,评价对象更具体、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评价因素更为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可靠,对指导矿井开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实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41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152743.X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井下地质灾害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防尘盖、监测结构、固定盘和固定结构,其中,所述防尘盖与所述监测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监测结构的外壁与所述固定盘连接;所述固定盘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通过本申请的装置,可以较好的保护井下地质灾害监测装置中用于监测的监测结构,且拆卸和安装较为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