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535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1580.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nventor: 张玮 , 邢志华 , 马俊 , 杨龙 , 杨天鸿 , 邵重阳 , 彭朝伟 , 赵永 , 李春辉 , 耿礼富 , 段鑫 , 董越权 , 郭庆 , 覃龙江 , 普绍云 , 徐万寿 , 何云龙 , 吴秀红 , 李彧 , 陆杰清 , 高伟 , 麦宗华 , 张坤 , 赵灵君 , 马文标 , 武贤文 , 罗林 , 邵剑坤 , 卢华亮 , 马凯 , 侯俊旭 , 杨振琼 , 陈永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矿山坑露联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坑露联采地表岩移综合监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一种坑露联采地表岩移“天‑空‑地‑深”一体化监测方法及系统,专门针对坑露联采的岩移与相互影响问题,涵盖了地表地下岩移发展及岩体损伤破裂的全面监测,各监测手段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较强,可对整个岩移发展过程的地表移动变形、张拉裂缝产生、岩体损伤破裂、潜在滑移面形成、地下岩体变形滑移进行跟踪监测,保障了监测精度,监测效果、社会与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54558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30308.9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nventor: 张玮 , 邢志华 , 麦宗华 , 朱冰龙 , 杨龙 , 赵永 , 邵重阳 , 彭朝伟 , 杨天鸿 , 李春辉 , 耿礼富 , 段鑫 , 董越权 , 郭庆 , 覃龙江 , 普绍云 , 徐万寿 , 何云龙 , 吴秀红 , 李彧 , 陆杰清 , 高伟 , 张坤 , 赵灵君 , 马文标 , 武贤文 , 罗林 , 邵剑坤 , 卢华亮 , 马凯 , 侯俊旭 , 杨振琼 , 楚建兴
IPC: G06F30/27 , G06T17/00 , G06T17/05 ,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矿山坑露联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坑露联采地表岩移预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方法以及与所述方法相应的系统;专门针对坑露联采岩移预测问题提出的,涵盖了多源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精细化岩体质量块体模型的建立、“亿级”自由度大规模数值计算、地表岩移预测四大部分。将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紧密结合,相互修正、相互学习,可有效提高岩移预测精度。其中,数值计算采用了精细化的岩体力学参数与“亿级”自由度大规模单元网格,提高了计算精度。通过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方法有机结合,相互验证、相互学习,可不断提高计算准确度,最终达到准确预测坑露联采岩移趋势及范围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5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51331.2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玮 , 李春辉 , 普绍云 , 耿礼富 , 麦宗华 , 邢志华 , 方晅东 , 李俊 , 赵永 , 邵重阳 , 杨振琼 , 彭朝伟 , 杨天鸿 , 董越权 , 郭庆 , 覃龙江 , 徐万寿 , 何云龙 , 吴秀红 , 李彧 , 陆杰清 , 高伟 , 段鑫 , 赵灵君 , 马文标 , 武贤文 , 罗林 , 邵剑坤 , 卢华亮 , 马凯 , 侯俊旭 , 陈永明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T17/20 , G06Q50/02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矿山参数数据的岩体移动范围预测方法、系统及平台,通过获取与岩体移动相对应的矿山参数数据,构建数值计算预测模型,并结合微震参数的岩体损伤数据,生成与岩体移动相对应的移动范围预测数据,将数值计算方法与现场监测中的微震监测方法进行了有机结合。数值计算方法用来揭示岩体移动变形规律与预测后续开采岩体损伤移动范围,而不同模拟开挖步对应的微震数据则在数值计算过程中不断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不断对岩体力学参数进行反演与修正。经过数值计算与微震数据的不断迭代计算、动态修正、深度学习,大幅提高了数值模型力学参数的准确度,也提高了利用数值模型计算和预测后续地下岩体损伤破坏、移动变形范围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1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525811.8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数值模拟与地表沉降监测的多煤层开采类型识别方法,涉及采矿工程中煤矿安全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不需要布置昂贵的地下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层间主关键层破断情况,也不需要布置复杂的地表监测点,仅需利用矿山井下已有的液压支架上的应力计设备与简易的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即可通过对比二者发生阶跃变化的时间以及分析地表岩层最大曲率变化特征确定目标采区与其上部煤层形成的多煤层开采类型。本发明基于数值模拟与地表沉降监测综合分析多煤层开采类型的方法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山提供参考,多煤层开采类型识别效果好,且识别流程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57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20997.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不同水压条件充水边坡岩石蠕变试验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主体支撑框架;主体支撑框架的底板上表面依次安装主体基座和水压箱体,顶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上加载杆,水压箱体顶板上安装有延伸至其内侧的传力杆,传力杆顶部安装有应力监测设备,下加载杆固定安装于主体基座上表面中心处,水压箱体上分别安装有左加载杆、右加载杆及后加载杆,水压箱体上分别连接有增水压机、卸载水压机、高清摄像头及应变片,上加载杆、下加载杆、左加载杆、右加载杆及后加载杆通过其上加载压头组成的腔体内放置有岩石试件。本发明通过五向压力加载杆和水压箱体,模拟充水边坡受力和浸水实际工况,解决实验室缺少模拟充水边坡单侧浸水条件下的岩石蠕变试验设备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52555.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震或声发射及震源机制约束的岩体裂隙表征方法,涉及岩石裂隙表征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读取微震或声发射事件发生的三维定位坐标以及包含微震或声发射事件能量、事件震级特征的点云数据信息;再对微震或声发射点云数据进行SOR降噪滤波,确定有效微震或声发射事件;然后对有效微震或声发射事件进行欧式聚类;并采用B样条曲面拟合算法将同一类有效微震或声发射事件拟合为裂隙面;最后采用矩张量反演优化裂隙面方位,完成岩体裂隙的表征。同时,还还对最终经反演修正方位的裂隙面进行可视化渲染展示。该方法实现了全自动化反演空间岩体内部裂隙面,提高了微震监测作为矿山安全监测的准确性、便捷性、可靠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84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452555.4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震或声发射及震源机制约束的岩体裂隙表征方法,涉及岩石裂隙表征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读取微震或声发射事件发生的三维定位坐标以及包含微震或声发射事件能量、事件震级特征的点云数据信息;再对微震或声发射点云数据进行SOR降噪滤波,确定有效微震或声发射事件;然后对有效微震或声发射事件进行欧式聚类;并采用B样条曲面拟合算法将同一类有效微震或声发射事件拟合为裂隙面;最后采用矩张量反演优化裂隙面方位,完成岩体裂隙的表征。同时,还还对最终经反演修正方位的裂隙面进行可视化渲染展示。该方法实现了全自动化反演空间岩体内部裂隙面,提高了微震监测作为矿山安全监测的准确性、便捷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1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25811.8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数值模拟与地表沉降监测的多煤层开采类型识别方法,涉及采矿工程中煤矿安全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不需要布置昂贵的地下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层间主关键层破断情况,也不需要布置复杂的地表监测点,仅需利用矿山井下已有的液压支架上的应力计设备与简易的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即可通过对比二者发生阶跃变化的时间以及分析地表岩层最大曲率变化特征确定目标采区与其上部煤层形成的多煤层开采类型。本发明基于数值模拟与地表沉降监测综合分析多煤层开采类型的方法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山提供参考,多煤层开采类型识别效果好,且识别流程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