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高强锚索支护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181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201776.9

    申请日:2019-11-29

    IPC分类号: E21D2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强锚索支护系统与方法,包括用于后注浆段的锚索索体和用于快速锚固段的锚索前端;所述锚索索体和锚索前端之间的交界处设置阻浆件;锚索索体上套设防腐套管,防腐套管沿锚索前端方向一直延伸至阻浆件处;锚索索体与防腐套管之间形成内圈注浆通道,防腐套管与锚孔的孔壁之间形成外圈注浆通道;内圈注浆通道和外圈注浆通道之间通过防腐套管与阻浆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连通;远离锚索前端的锚索索体的一端上安装垫板、球垫和锚具;球垫与防腐套管螺纹连接,球垫上设有与内圈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管;垫板上插设有与外圈注浆通道连通的排气管。

    一种用于隧道分部开挖转换过程的连接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086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202710.1

    申请日:2019-11-29

    IPC分类号: E21D11/15 E21D11/10 E21D2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分部开挖转换过程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包括依次开挖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上喷射第一分部第一层混凝土;位于第一分部第一层混凝土的内侧安装第一分部钢带,第一分部钢带两边端设有的预留部分弯曲至第一分部开挖断面内部,并在第一分部钢带上打设第一锚杆;位于所述第一分部钢带内侧布设第一组件;第二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上喷射第二分部第一层混凝土;位于第二分部第一层混凝土内侧安装第二分部钢带,第二分部钢带的两边端与第一分部钢带两边端的延伸部分重叠,重叠部分打设第二锚杆固定,并在第二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安装第三锚杆;位于第二分部钢带内侧布设第二组件。

    一种用于隧道分部开挖转换过程的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008677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2113895.0

    申请日:2019-11-29

    IPC分类号: E21D11/15 E21D11/10 E21D20/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分部开挖转换过程的连接装置,包括依次开挖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上喷射第一分部第一层混凝土;位于第一分部第一层混凝土的内侧安装第一分部钢带,第一分部钢带两边端设有的预留部分弯曲至第一分部开挖断面内部,并在第一分部钢带上打设第一锚杆;位于所述第一分部钢带内侧布设第一组件;第二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上喷射第二分部第一层混凝土;位于第二分部第一层混凝土内侧安装第二分部钢带,第二分部钢带的两边端与第一分部钢带两边端的延伸部分重叠,重叠部分打设第二锚杆固定,并在第二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安装第三锚杆;位于第二分部钢带内侧布设第二组件。

    一种快速高强锚索支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948738U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22114915.6

    申请日:2019-11-29

    IPC分类号: E21D20/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高强锚索支护系统,包括用于后注浆段的锚索索体和用于快速锚固段的锚索前端;所述锚索索体和锚索前端之间的交界处设置阻浆件;锚索索体上套设防腐套管,防腐套管沿锚索前端方向一直延伸至阻浆件处;锚索索体与防腐套管之间形成内圈注浆通道,防腐套管与锚孔的孔壁之间形成外圈注浆通道;内圈注浆通道和外圈注浆通道之间通过防腐套管与阻浆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连通;远离锚索前端的锚索索体的一端上安装垫板、球垫和锚具;球垫与防腐套管螺纹连接,球垫上设有与内圈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管;垫板上插设有与外圈注浆通道连通的排气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软岩隧道中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机械快速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335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1563565.7

    申请日:2021-12-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中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机械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自动钻孔;S2.杆体安装及搅拌;S3.附件安装;S4.张拉预紧;S5.有效预应力检测;S6.补偿张拉;S7.注浆。本发明整个施工过程中,均通过机械设备和系统进行施工操作和控制,可以把控施工时机和工期,减少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安全,并且施工过程中全机械化施工,能简化流程和工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软岩应力变化造成的岩层变形、收拢问题,提升围岩自承载能力,并通过机械施工可以更好的控制和提高施工要求,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一种铁路客车多通道综合舒适度测评假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7314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62703.1

    申请日:2023-08-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车多通道综合舒适度测评假人系统,属于舒适度测评领域,包括: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连接多种传感器和仪器来采集与舒适度相关的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将通过一系列算法和模型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并将环境因素和人体生理指标之间进行关联,建立对舒适度的影响程度的评估模型。反馈和评估数据能够由人工修改反馈,以达到最为贴合实际感受和真实评估的方式,提供更全面、准确、个性化的舒适度测评系统,以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度体验的需求。

    软岩隧道中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机械快速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3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63565.7

    申请日:2021-12-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中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机械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自动钻孔;S2.杆体安装及搅拌;S3.附件安装;S4.张拉预紧;S5.有效预应力检测;S6.补偿张拉;S7.注浆。本发明整个施工过程中,均通过机械设备和系统进行施工操作和控制,可以把控施工时机和工期,减少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安全,并且施工过程中全机械化施工,能简化流程和工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软岩应力变化造成的岩层变形、收拢问题,提升围岩自承载能力,并通过机械施工可以更好的控制和提高施工要求,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一种及时主动支护锚固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836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202760.X

    申请日:2019-11-29

    IPC分类号: E21D21/00 E21D2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及时主动支护锚固系统与方法,包括锚杆杆体;锚杆杆体包括用于树脂锚固段的实心杆体和后注浆锚固段的中空锚杆;实心杆体和中空锚杆之间通过阻浆器连接;远离实心杆体的中空锚杆的一端上依次套设垫板、球垫和螺母;位于中空锚杆和锚孔之间设置塑料排气管,塑料排气管穿过垫板上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本发明采用中空锚杆和实心杆体的有效配合,实现了锚固体系及时主动支护的目的,同时实现了临时+长久支护的功能,在解决无法及时快速提供锚固力和锚固力可能存在不足的问题的同时,弥补了化学粘结材料耐久性的不足,极大提升了锚固体系的耐久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一种人因分析中模拟双手持设备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538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48191.0

    申请日:2023-11-20

    IPC分类号: G01D18/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手持设备检测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人因分析中模拟双手持设备的实验装置,其包括架体、悬臂3和手柄5,其中架体包括盖板1,盖板1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下盖板之间设有支撑杆2,上下盖板之间设有重心前后移动的配重的砝码4,架体左右两端分别铰接并紧固悬臂3,悬臂3包括上悬臂和下悬臂,上下悬臂活动外端均向外侧延伸,上下悬臂之间设有用于握持的可拆卸的手柄5,手柄5在上下悬臂之间自由移动并紧固。本发明提供的实验装置对双手持类设备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设计因素包括:设备重量、手柄角度、手柄间距和手柄直径,相较于实物模型和虚拟仿真,降低了模型制作成本、便于计量且提高了实验准确性。

    拱形隧道主动支护承载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4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53606.2

    申请日:2022-05-20

    IPC分类号: G01M9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拱形隧道主动支护承载结构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通过模型围岩体和锚固系统支护参数的合理设置,研究不同碎石粒径、缓倾岩层、围岩级别、断面形状尺寸等条件下预应力大小、锚杆间距、垫板形状与尺寸等锚固参数变化时的承载性能,针对杆体受力、岩土体内围压与极限承载能力等特征进行测试,研究预应力锚固体系中预应力、锚杆间距、垫板形状与尺寸等参数对岩土体承载性能的影响,剖析不同岩土体中合理的锚固系统支护参数,阐述预应力支护的效用性,揭示预应力支护的作用机理与承载规律,并探明主‑被动联合支护体系承载过程中各支护构件的力学特性与围岩荷载转移分配规律,揭示主‑被动组合支护模式下围岩‑结构协同承载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