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恶意代码情报检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0310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608807.8

    申请日:2015-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563 G06F17/30887 G06F21/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恶意代码情报检测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首先客户端自动检测用户要访问的网址,将网址发给服务器端;然后服务器端检测网站是否存在恶意代码,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用户并及时发出提醒。本发明在服务器端检测时,使用基于抽象语法树匹配算法和低交互蜜罐仿真模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融合,兼顾了性能和准确率。本发明在客户端检测时不仅支持多种浏览器版本,而且检测完毕后提供多种输出格式。本发明优势在于相较传统手段在检测准确率上较大提升,性能可以充分满足用户需要,且与其他程序兼容性良好。另外,本发明为网站的恶意代码检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检测电脑客户端还可以检测安卓手机客户端。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自助存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205944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15446.X

    申请日:2015-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掌纹认证ATM机自助存取系统的双因素认证机制的实现方法,包括移动终端部分和ATM机部分。移动终端带有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可自动获取每个用户所特有的掌纹图像信息,并将掌纹图像信息加以加密处理后发送到ATM机,并进行下一步的存取操作;ATM机用于接收并验证由移动终端传送来的掌纹加密信息,通过基于掌纹和手机IMEI码的双因素认证协议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若验证正确则进行ATM机后续操作。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作品创新性地取代了传统基于银行卡和密码的用户认证方式,采用了全新的认证机制与设备组成方式,最大程度地简化用户身份认证步骤,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去除了认证设备,进一步减小设备大小,并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