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2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116815.6
申请日:2024-08-15
IPC: C12Q1/6883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提供的一种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诊断标志物为外泌体来源的miRNA,所述外泌体为血浆外泌体。提供的诊断标志物用于检测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通过提取肢体内外翻畸形(VVD)组和健康组循环血浆外泌体并鉴定,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基于TaqMan的多样本qPCR联合验证,表明测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本发明所述外泌体miRNA可作为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很有前途的诊断标志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2515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0118677.3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鸡屠体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及其应用、检测引物、检测试剂盒,属于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发现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5’端起427位的G>A突变位点,该的SNP位点对应于NCBI公布的鸡参考基因组Gallus_gallus‑5.0版本序列信息十六号染色体正义链第350006位脱氧核苷酸。该SNP标记中AA纯合型鸡个体的生长后期体重和产肉性能极显著高于GG和GA基因型个体,可用于鸡屠体性状的选育,能够在早期对于鸡的屠体性状进行选择,加快鸡的育种过程,节省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53161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74225.1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鸡HS6ST3基因43bp indel多态性标记及其应用、检测引物、试剂盒,属于分子遗传学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了HS6ST3基因第1内含子中存在一个43bp indel多态性标记,该43bp突变多态标记与鸡12周龄胫围、6周体重等多种经济性状显著相关,可用于鸡的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具体的:根据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设计扩增片段包含该序列5‘端起的第176-218位的引物,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第176-218位是插入/缺失,通过加强对第176-218位纯合缺失的优势基因型个体的选育来提高地方、商品鸡的经济效益,该方法无需酶切、易于分辨、判型准确、操作简单、成本低、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29390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145047.7
申请日:2014-04-11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鸡青胫性状连锁SNP位点基因型的引物、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鸡青胫性状特有的一个SNP位点,在其附近的DNA片段设计引物对P,PCR扩增后对扩增产物进行BamHI酶切,若该突变位点为G,存在BamHI酶切序列GGATCC,则PCR产物酶切后片段为263bp;若该突变位点为T,不存在BamHI酶切序列GGATCC,则PCR产物酶切后片段为317bp。与SSCP和直接测序法相比,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周期短,能大大提高SNP位点基因型判定的准确性,不需要特殊的仪器,易推广普及。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判定鸡青胫性状SNP位点的基因型,可用于鸡青胫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青胫鸡群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744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589406.3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鸡显性白羽位点基因型的引物、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显性白羽野生纯合子个体在PMEL17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的一个9bp插入这一特征,设计上游引物引入PvuⅡ酶切位点,是否存在插入序列与是否存在酶切位点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通过对待判定基因型的鸡进行翅静脉采血,提取基因组DNA,用引物对P进行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PvuⅡ37℃酶切过夜,电泳检测酶切产物;最后根据电泳结果判定鸡显性白羽位点的基因型。与SSC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周期短,大大提高了该位点基因型判定的准确性,不需要特殊的仪器,易推广普及。
-
公开(公告)号:CN104686450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60483.9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代快大型肉鸡新品系、培育方法和应用,属于家禽制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引进快大型配套系的祖代公鸡和母鸡杂交,得到两系配套的父母代,再分别与新引进的祖代公鸡或母鸡杂交,重复此过程至每个系含有相应的祖代纯系99.22%血缘,以此基础组建基础群,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后得到快大型鸡新品系。此间,可边选育边利用。本发明培育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优秀的遗传资源,大幅缩短了育种周期,减少配合力测定等繁琐的操作步骤,培育方法简单,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适于育种制种的产业化,并可实时跟踪国际现代家禽配套系生产性能的遗传进展,加快我国搞生产性能品种的培育步伐,提高我国肉鸡种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084743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0610017909.3
申请日:2006-06-06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2 , A01K6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麻羽白壳蛋鸡的培育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用白莱航鸡与黄麻羽地方鸡杂交,生产F1代;(2)用F1代自交,生产F2代,出现产白壳蛋的黄麻羽鸡;(3)产白壳蛋的黄麻羽鸡横交固定,通过家系或个体选择,培育出黄麻羽白壳蛋鸡新品系。本发明的培育方法所培育出的黄麻羽白壳蛋鸡作父本,用褐壳蛋鸡作母本,生产出的子代(F1)产粉壳蛋,该粉壳蛋壳色均匀,光亮,色泽度好,蛋大小适中,克服了目前粉壳蛋鸡配套生产中蛋重大,蛋壳色不均匀,壳光亮度、色泽度差等缺陷,特别是产蛋的中后期更为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051366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066373.8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鸡脂肪候选基因lpin1基因及功能突变检测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鸡脂肪候选基因lpin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鸡脂肪候选基因功能突变检测方法,采用鸡脂肪候选基因lpin1基因序列,与鸡基因组序列比对,获得鸡的5’-非翻译区,针对存在的变异,设计引物检测5’-UTR的变异,检测功能性突变位点所用引物,正向:5′-GATTTGATCTGCTTGGAGAC-3′;反向:5′-GTCATGATAGCAAAGAGCAAG-3′。利用该引物扩增后,用限制性酶切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可以检测出lpin1编码序列5’UTR的碱基是T还是C等位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01084743A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10017909.3
申请日:2006-06-06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2 , A01K67/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麻羽白壳蛋鸡的培育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用白莱航鸡与黄麻羽地方鸡杂交,生产F1代;(2)用F1代自交,生产F2代,出现产白壳蛋的黄麻羽鸡;(3)产白壳蛋的黄麻羽鸡横交固定,通过家系或个体选择,培育出黄麻羽白壳蛋鸡新品系。本发明的培育方法所培育出的黄麻羽白壳蛋鸡作父本,用褐壳蛋鸡作母本,生产出的子代(F1)产粉壳蛋,该粉壳蛋壳色均匀,光亮,色泽度好,蛋大小适中,克服了目前粉壳蛋鸡配套生产中蛋重大,蛋壳色不均匀,壳光亮度、色泽度差等缺陷,特别是产蛋的中后期更为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83206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1200171.5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河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02 , C12P13/00 , C12P13/14 , C12P13/22 , A23K10/18 , A23L33/135 , A61K35/742 , C12R1/145
Abstract: 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涉及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应用、药品、食品、保健品、兽药、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丁酸梭菌分类命名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F06,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962。上述丁酸梭菌能够应用于生产γ‑氨基丁酸、多巴胺、谷氨酸、胆碱、乙酰胆碱、L‑色氨酸、酪氨酸、牛磺酸、乙酰胆碱、酪胺等神经递质类物质。对发酵条件优化后丁酸梭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多巴胺、谷氨酸、胆碱(56)对比文件Laipeng Xu et al..Dietarysupplementation with Clostridiumbutyricum improves growth performance ofbroilers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microbiota and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Animal Nutrition》.2021,第7卷(第4期),1105-1114.Magdalena K. Stoeva et al..Butyrate-producing human gut symbiont, Clostridiumbutyricum, and its role in health anddisease《.Gut Microbes》.2021,第13卷(第1期),1-28.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