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型狭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3973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38811.9

    申请日:2025-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河型狭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方法,通过考虑圆弧滑动隆起时对侧土体与支护结构产生阻挡作用,引入地形相关因素坡角与临河距离,以及河流水位变动对基坑产生作用力与渗透力四个参数到传统计算方法中,得到临河型狭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结果。其中坑外土体中上部土体坡角与临河距离,以及河流水位变动对基坑产生作用力、渗透力。其中坑外土体中上部土体坡角与临河距离两个参数为了反映计算临河型狭窄基坑坑外土体地形不平整问题,弥补传统方法未考虑坑外地形因素的缺陷。其中河流水位变动对基坑产生作用力、渗透力两个参数为了反映计算临河型狭窄基坑受到坑外河流影响问题,弥补传统方法未考虑坑外河流影响因素的优势。

    一种基于非饱和土体电导率的浅层降雨型滑坡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954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53232.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饱和土体电导率的浅层降雨型滑坡预警方法,具体包括:根据现场勘察确定滑坡范围,通过试验确定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监测站,将含水率、电导率、基质吸力和温度数据上传到监测云平台;根据监测数据建立VG模型、电导率‑含水率关系模型和电导率‑基质吸力关系模型;推导基于土体电导率的降雨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再根据所得结果对比预警指标实现监测预警。本发明从水文、电导、温度、力学、滑坡机理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降雨诱发型滑坡的动态演化过程,揭示了滑坡内土壤在水‑电‑力学性质间的联系,从土壤电学的角度观察了降雨诱发型滑坡的发生机理,为滑坡监测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56)对比文件豆红强.降雨入渗—重分布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第8期),第33-34页.Ruimin Chen等.Prediction of MatrixSuction of Unsaturated Granite ResidualSoil Slope Based on ElectricalConductivity .Frontiers in EarthScience.2022,第10卷第1-15页.付宏渊等.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的关键问题与研究进展.中国公路学报.2018,第31卷(第2期),第1-14页.

    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231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66651.7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型箱、推板加载板、条形灯、树脂颗粒、数码相机,模型箱钢化玻璃拼接而成的透明立方体,模型箱内部单层满铺树脂颗粒,模型箱内底部设有抗滑桩和桩间挡土板,模型箱内部左右两侧贴有刻度贴纸,推板位于模型箱内部上侧,顶面钢化玻璃上设置利于螺杆穿过的通孔,螺杆下端与推板连接固定,螺杆上端设置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母,螺母抵靠推板,旋转螺母式螺杆移动带动推板加载位移,条形灯设置在模型箱上方,数码相机放置在模型箱的前侧,用于拍摄试验过程中的清晰图像,数码相机以固定焦距、固定距离获取试验过程中树脂颗粒的变形图片。

    一种基于非饱和土体电导率的浅层降雨型滑坡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53232.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饱和土体电导率的浅层降雨型滑坡预警方法,具体包括:根据现场勘察确定滑坡范围,通过试验确定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监测站,将含水率、电导率、基质吸力和温度数据上传到监测云平台;根据监测数据建立VG模型、电导率‑含水率关系模型和电导率‑基质吸力关系模型;推导基于土体电导率的降雨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再根据所得结果对比预警指标实现监测预警。本发明从水文、电导、温度、力学、滑坡机理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降雨诱发型滑坡的动态演化过程,揭示了滑坡内土壤在水‑电‑力学性质间的联系,从土壤电学的角度观察了降雨诱发型滑坡的发生机理,为滑坡监测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水头变动下颗粒迁移特征及优先流路径形成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79938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111644690.0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头变动下颗粒迁移特征及优先流路径形成模拟装置,包括渗流土柱模型、水头调节组件、收集组件;水头调节组件包括机架、水箱、承重台,机架上竖直安装有丝杆及竖导杆,竖导杆套设在承重台四个角部,承重台套设在丝杆上并与之螺纹配合,水箱放置在承重台上,水箱出水口经供水管路的连接渗流土柱模型;本装置能模拟在相同水力条件下,不同级配碎石土饱和渗流试验优先流路径形成的过程,利用水头调节组件实现水头的稳定变化;本能模拟在相同水力条件下,细颗粒迁移对碎石土优先流路径形成的影响。观察不同水头下细颗粒迁移,记录实验现象,并收集细颗粒流失量及渗流量,进行对比分析。

    一种具有粘滑特征滑坡的位移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40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278441.9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粘滑特征滑坡的位移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待测滑坡的计算参数;步骤S2:获取待测滑坡监测点的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地下水位以及坡体表层的体积含水率参数;步骤S3:基于步骤S1和步骤S2获取的参数,计算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无限边坡的雨水入渗情况,以及计算湿润锋的运移深度;步骤S4:建立有效降雨量与地下水位波动关系,并计算孔隙水压力;步骤S5:根据孔隙水压力,构建无限粘塑性边坡模型,并计算滑坡位移速率。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粘滑特征滑坡的位移预测效率及质量。

    一种基于风-雨-植被共同作用下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3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44874.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风‑雨‑植被共同作用下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根据现场勘察确定斜坡范围,确定斜坡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调查主要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和分布情况,计算得到根系附加粘聚力;模拟风荷载,进行拉力试验和单环入渗试验获得不同风速的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建立监测站,将含水率、基质吸力和雨量数据上传到监测云平台,根据监测数据建立VG模型;耦合Green Ampt入渗模型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推导出基于风‑雨‑植被共同作用下的斜坡稳定性计算公式。本发明从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台风暴雨型植被斜坡稳定性的动态响应规律,揭示了强风、降雨、植被共同作用下斜坡土壤的水‑风‑力学性质,为台风暴雨作用下高植被覆盖区斜坡提供分析方法。

    基于LSO-RF模型的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611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50430.7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SO‑RF模型的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集滑坡相关数据并处理,获得以日为单位的滑坡位移速率及相关因素;步骤S2: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对滑坡位移速率与各因素的关联程度综合考虑,双重选择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步骤S3:将步骤S2获取的输入特征及滑坡位移速率历史数据构建数据集;步骤S4:构建LSO‑RF模型,基于训练集数据训练,得到训练后的LSO‑RF模型,并基于训练后的LSO‑RF模型,对滑坡位移速率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阶跃型滑坡位移速率的准确预测。

    水头变动下颗粒迁移特征及优先流路径形成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7993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44690.0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头变动下颗粒迁移特征及优先流路径形成模拟装置,包括渗流土柱模型、水头调节组件、收集组件;水头调节组件包括机架、水箱、承重台,机架上竖直安装有丝杆及竖导杆,竖导杆套设在承重台四个角部,承重台套设在丝杆上并与之螺纹配合,水箱放置在承重台上,水箱出水口经供水管路的连接渗流土柱模型;本装置能模拟在相同水力条件下,不同级配碎石土饱和渗流试验优先流路径形成的过程,利用水头调节组件实现水头的稳定变化;本能模拟在相同水力条件下,细颗粒迁移对碎石土优先流路径形成的影响。观察不同水头下细颗粒迁移,记录实验现象,并收集细颗粒流失量及渗流量,进行对比分析。

    处治超高填方软弱地基的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

    公开(公告)号:CN209227507U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21890784.X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治超高填方软弱地基的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硬土层、软弱土层、超高填方路堤,所述超高填方路堤的边坡处设置有长条双向土工格栅,路堤坡面表层填土中设置有短条双向土工格栅,超高填方路堤的底面设置有垫层,垫层内上下布置两层满铺的双向土工格栅,超高填方路堤范围内下覆土层区域设置有刚性桩、柔性桩,刚性桩设置在超高填方路堤坡肩正下位置,刚性桩的布置范围为其坡肩垂线- ~ 的土层区域,其中h为超高填方路堤的填土高度,柔性桩设置在超高填方路堤范围内其余土层区域,刚性桩顶端处连接有桩帽,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加固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

Patent Agency Ranking